72小时行动:引入“活水” 实现社会大公益

最新动态

72小时行动:引入“活水” 实现社会大公益



    公益是什么?如果让安利志愿者来回答的话,公益不是炫耀,更不是施舍,而是通过一种扎扎实实的态度去寻找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案。6月26日-28日,把留守儿童做为关爱目标,以“限时、自助”方式进行的“72小时”志愿者行动在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上深涧煤矿子弟学校展开。

    三位一体 主题素质教育受好评

    据了解,上深涧煤矿子弟学校共有学生二百余人,其中三分之一以上为农村留守儿童。该学校经过搬迁,硬件设施相比之前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地处偏远,师资力量欠缺,音乐美术等素质教育课程始终空白,甚至连课间操也未能学习普及。

    在长达三天持续达72小时的此次公益活动中,安利志愿者驱车数百公里,多次往返学校市区购买物料,针对学生教育和课程设置现状与校方数次沟通,最终确定了一套从内在心理到外在形体的全面授课方案。

    课程共由心理辅导、手工立体画以及欢乐课间操三个部分组成,以“遇见自己的未来”为主题,旨在一方面帮助留守儿童提升内在自信心和视野,同时向他们传递绿色环保的健康理念。在心理辅导课环节,志愿者借助水晶球的寓意,激发同学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身,推动正能量的释放。而在手工画环节,志愿者把绘画与手工巧妙的结合到了一起,让同学们手脑齐动,通过释放想象力,在画布上记录下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并共同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悬挂在班级。此外,志愿者设计的简单易学的欢乐课间操,帮助老师同学在课余时得到肢体的放松,达到快乐健身的效果,备受学生老师的欢迎。

    激发“活水”  让公益成为一种自觉

    与以往由企业自身或公关公司统筹策划、实施的公益项目不同,在“72小时计划”中,志愿者不仅仅是公益项目的参与者和执行者,更是公益项目的策划者和管理者。

    在此次活动中,安利大同分公司的志愿者在前期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需求,组成专业的教学队伍与学校老师积极沟通,从而设计出了倍受广大同学老师欢迎喜爱的素质教育课程,有效帮助他们提升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和独特才艺在此过程中得到全面展示。此外,志愿者还和学校建立了定期沟通机制,通过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来不断调整公益行动的方式。

    这一切与安利的公益组织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72小时计划”提倡志愿者在活动中达到“用心感受、认真动手、带来改变、分享快乐”这四个阶段,让志愿者从公益行动中充分发掘活动的意义与自身参与价值,从而让志愿者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当中,在帮助留守儿童获得欢乐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满足与快乐。恰如一首歌说唱的那样:“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三方共赢  安利公益模式受认可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到社会公益事业当中来。很多时候公益甚至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的代名词,但是随着公益活动的广泛推广,模式化、脸谱化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怎样切实有效的通过公益活动让需求方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正在成为公益行业广泛探讨的话题。

    打碎公益程式化模板,激发公益内在能量。有分析人士就此指出,“72小时行动”所蕴含的公益理念及目标正代表了中国公益事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通过“72小时行动”,一方面受助人群获得了最切合实际需要的帮助,另一方面企业有效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让志愿者通过自主策划参与公益活动,从中发掘到自身的价值,提升组织协作能力,发现帮助分享的快乐,最终带动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公益行动当中来,从而实现社会“大公益”的梦想。

    背景介绍:

    72小时是世界上公认人在遭遇危机的最佳救援时间。“72小时计划”是以安利志愿者为主体,面向少年儿童特别是贫困、孤残及留守、流动儿童,以“限时、自助”方式开展的公益项目。此项目以之为名,寓意志愿者在受助对象最需要的时刻,为其提供及时有效的援助。 

 


课程受到同学们热烈欢迎


同学们手握水晶球进行冥想


同学们在画板上留手印


志愿者引领同学学习课间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