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dot00
dot00
dot00
dot00
dot00
dot00
 
 

追求"晋善晋美"

山西安利志愿者服务队

 

    团队风姿

    7 年时间,1969 个注册志愿者,足迹遍及山西省11 地市,累计服务时间超过3.5 万小时。他们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帮助失足孩子找到失去联络的父亲;他们每一个月都读一本好书,他们就是成立于2006 年的山西安利志愿者服务队。

 

 

    失足少年的"心灵捕手"

    2007 年4 月30 日,安利志愿服务者杨宝花早早出门,她的目的地是远离市区的山西省未成年人员教育管理所,这天是与她"结对子"的孩子张栩锴的解教日,她来送行。

    在山西省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管理所(以下简称"少教所"),有一片由山西安利志愿者服务队成立的"爱心励志园地"。志愿者们通过爱心帮教带给失足少年希望和慰藉,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杨宝花就是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从2006 年至今,对这些失足少年的关注一直没有中断过。"大部分失足少年都是因为家庭环境不好,父母离异,缺乏关爱才慢慢走上犯罪道路。"杨宝花说。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看到这些少年因为家庭因素没有走上正道,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

    2006 年,杨宝花与少教所的张栩锴结成帮教对子。那时的张栩锴清秀而童真,但眼神却有些呆滞。在沟通会上,杨宝花的情真意切慢慢化解了张栩锴的心结,他向杨宝花诉说了自己的遭遇:生母去世后,父亲再娶,他被继母赶出家门,一时糊涂偷东西而犯了错。

    看着泪落满面的孩子,杨宝花十分心疼:"孩子,别哭,你就把我当作妈妈吧,你比我的孩子小两天,妈妈领着哥哥一起来给你过生日。"从此杨宝花多了一个儿子,也多了一份牵挂。

    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杨宝花通过电话、写信、探访等形式,不断与张栩锴保持联系,并托教官为他带去生活费。张栩锴与父亲失去了联系,安利志愿服务队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想尽各种办法,联系张栩锴的学校,走访亲戚邻居,在警察的帮助下,终于帮他寻找到远在甘肃的父亲。

    把渐行渐远的阅读拉回来

    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下,人们四处奔忙,很少有人能停下来,安静地读完一本书。可是在山西安利志愿者服务队,却有一群人,每个月一起读一本书,并举办"读书分享会",而且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整整11 年。

    "读书分享会"的创办者是安利志愿者陈忠。陈忠从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担任过采编记者,多年保持读书习惯的他身上透着一股儒雅的气质。

    从2002 年开始,他就向朋友们提倡和推广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每个月陈忠负责选定一本读物,到了月底,大家就在读书会上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一次次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让参加读书活动的人深受启发,很多人还调侃真是"一月不读书,智商不如猪"。如今陈忠及其志愿者小分队已读过包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积极人生的十种力量》、《大思想的神奇》等上百本中外书籍。

    在志愿者的推广和传播下,参与读书会的营销人员越来越多,不少人还将读书会中学习到的知识观点与客户分享。整个志愿分队逐步形成浓厚的书香氛围,惬意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而这也正是陈忠举办读书会的初衷:"开卷有益,亘古不变。文化的魅力,总可以温润人的灵魂。"

    而读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开阔视野、开启心智,不断认识自我、充实自我的过程。从书本中汲取的正能量,陈忠和他的志愿小分队希望更多回馈给社会。于是他们活跃在各种志愿者公益事业中,从帮助贫困山区儿童到资助灾区,他们很少缺席。

    和孩子一起成就感爆棚

 

 

    2012 年末,山西AYAC 的年轻志愿服务队开始为山区儿童量身打造素质提升类课程"梦想课堂"。秉承"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的原则,他们探索乡村儿童志愿服务的"转型"--从之前单一的"课堂式志愿服务"升级为"课堂+ 活动+ 表彰激励"的新模式。

    志愿者郭帅曾经是山西文艺广播电台主持人,先后两次参与了"梦想课堂"。他给孩子们带来的是一门50 分钟的课程--《小小金话筒》。先是讲解发音技巧,让孩子们对主持、朗诵有初步的认识;接着将孩子们分成小组,喊口号、推选队长、起组名,孩子们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

    志愿者还非常贴心地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奖品。学习到了新知识,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与自信,不少学校的老师也被朗朗练习声吸引过来观摩学习,郭帅顿时觉得成就感爆棚,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梦想课堂"不仅关注孩子本身的成长,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孩子们的父母。志愿者为家长带来了《儿童营养与健康》等课程,讲解了3-12 岁儿童在生长的不同时期所需要的营养。许多家长对志愿者感叹:"自己对营养知识不了解,还真怕把娃娃都耽误了,以后要常来帮我们补补课。"

    课程后,志愿者们根据孩子及学校的需求,制作了后续服务的"梦想课表"。而孩子们似乎都商量好一样,在课后调查问卷写下了类似"说话算话,下次还要再来!"这样的文字。这让AYAC 的80 后志愿者感慨万千 :"原来生活的美好不只在生活本身,还在于如何施予别人!"

    成员心声

    志愿者杨宝花:

    失足孩子其实都有一颗纯真的心灵,只是缺少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和他们结成对子、去深入了解他们,也让我在不断反思家庭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的重要性。我去进修了相关课程,这是一辈子的必修课。

    志愿者陈忠:

    一定要读书,也希望更多的伙伴和我一起读书,真正明白人生的价值。明白了这个,也就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在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志愿者郭帅:

    看到很多小朋友写的都是"郭帅哥哥希望你再来"这样的话,我的眼泪差点夺眶而出,被小朋友的渴望和真诚感动!我觉得像"梦想课堂"这样的好活动,在社会上应该得到推广和认可,希望更多人用最简单的心做公益,体会到做公益的快乐。

 
 
line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