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名校支教彩虹计划”甘肃支教回访
从2004年开始,安利(中国)先后与全国21所著名高校合作,大范围在贫困地区开展 “安利名校支教彩虹计划”教育扶贫项目。作为该项目的一部分,安利天津分公司6年开始与天津师范大学携手合作,资助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甘肃支教行动,致力于西部学子爱心公益事业。
1999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实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在全国部分高校中招募一定数量取得研究生入学资格、有奉献精神、身心健康、能够胜任支教扶贫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到中西部贫困地区支教一年,同时开展力所能及的扶贫志愿服务。服务期满后,再由下一批志愿者接替,形成“志愿加接力”的良好机制。这一西部扶贫支教项目引起了公司的高度重视。
安利天津分公司资助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甘肃支教行动,已经开展了六年。这一公益行动对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给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日前,安利天津分公司和天津师范大学一行人,来到了甘肃省定西县安定区常川学校实地采访。
携手天津师范大学支教甘肃 安利名校计划6年成果斐然
常川学校所处的定西市安定区,位于甘肃省西部,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的代表。该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恶劣,冬季寒冷多雨,夏季干燥炎热,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80毫米左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1526毫米。由于严重缺水,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当地人仅仅靠种植土豆谋生,绝大部分家庭收入微薄,生活十分困难。

常川学校于2002年成为天津师范大学“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并命名为天津师范大学希望学校。现有教师20人,在校学生330人。由于地处深山之中,交通十分不便,绝大多数学生的家庭距离学校较远,学生们每天上下学,少则需翻山越岭步行40分钟,多则需步行两三个小时。当地学生家庭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缺水少粮,人均年收入仅有几百元,有些贫困家庭甚至连电灯都没有,学生晚上要靠点蜡烛照明写作业。
由于当地自然条件十分艰苦,许多家庭的男人都只好出外打工,而留在家里的一些女人则不堪忍受艰苦的生活,离开孩子跑到外面生活。这使得这所学校里的许多孩子大多是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的留守孩子,情感上缺少关爱和温暖。而希望学校的教学设施条件比起城市里的学校显得十分贫乏。由于缺水,学校水窖里的水仅够维持学校伙食所用,学生们白天在校上学时根本喝不上水。学生每天上学所带的干粮就是冷冷硬硬的馍,很少能吃到蔬菜。由于学校住宿条件极差,可容纳的住宿生人数十分有限。
安利改变的不仅是学校环境 更是带给学生和教师以希望

在回访过程中,学生们表示,安利公司帮助兴建的多媒体教室,让他们接触到了更多新鲜的东西,大大增加了他们的见识,使很多学生因此爱上了学习,学习兴趣日趋高涨,求知欲望也更加强烈了。学校去年用安利公司捐助的资金建起的学生食堂解决了许多同学的午饭问题。这个学期学校新添的热饭箱,让买不起饭的同学们也不用再啃凉馍馍了。今年,希望学校又有了互联网,让身处山区里的孩子们也能感知到外面世界的缤纷多彩。
宽阔平整的操场、崭新的体育设备、整齐的图书……这一切一切的改变,都感动着希望学校的每一个人,也激励着他们学习的斗志和冲出大山的信念。希望学校八年级二班的学生黄荣满含深情地表示:“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感谢天津安利公司对我们的帮助,我们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更加努力学习。”在希望学校里,甚至方圆数百里的常川村当中,那些可爱的孩子和淳朴的乡亲们,他们虽然不知道安利公司是个什么样的企业,是生产什么产品的公司,但是他们都知道安利公司让他们的孩子有了更明亮的教室可以学习,有了更多的课外书可以阅读,有了更宽阔的操场可以玩耍。安利公司改变的不仅是一个学校的环境,更重要的,它带给了学生们更广阔的视野和对未来更加美好的憧憬,而带给支教教师们的也是更大的前进的动力。

师大:坚持高水平支教工作 安定:支教教师带来新思想
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支教期一年,2008年和2009年每期均为8人,今年将增至10人。支教团采取自愿报名、组织考核、层层选拔的方式产生,最终入围并获选的支教研究生都是学校中优秀的毕业生和学生干部。这些支教团成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贫困地区支教一年来,自身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真实感受到了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生活环境的贫困现状,由于缺水,他们经常洗不上澡,享受不到在城市里的安逸舒适的生活。通过支教,他们锻炼了自己,学会了劈柴生炉子,学会了动手做饭,学会了推独轮车走山路,学会了独立生活。通过支教,他们的思想变成熟了,用他们的话讲,再回到城市生活,已学会了知足,学会了经受艰苦生活的磨练。
在支教过程中,支教教师们与当地人,特别是希望学校的孩子们结下了很深的感情。学校里的学生们看到这些城里来的老师不会劈柴生火,便偷偷地将劈好的劈柴放在教师这些支教教师的宿舍门前;得知教师老师冬天脚上长了冻疮,便自己动手给老师们缝制了保暖鞋垫送给支教教师,这些举动都让支教教师们无比感动。许多希望学校的孩子从没走出过大山,尽管距离兰州仅一个小时的车程,但绝大多数学生却从没去过兰州,不知道山外面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支教研究生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机会能带这些山里的孩子到兰州看一看,让他们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一年时间所能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去打开西部孩子们的心灵,给他们一片家乡之外的广阔天空,几乎是大家的共同心愿。
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史瑞杰教授在回访活动中表示,到贫困地区支教,对于师范大学和支教大学生来讲,其实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与锻炼的机会,会让支教学生终生受益。改变中国地区差距、贫富差距的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重视教育,发展教育,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教育方面的差距。天津师大有责任、有义务将支教工作高水平地坚持下去。
安定区委书记位志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支教行动深表感谢,他表示,支教教师的到来,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带来了很多新鲜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增长了他们的见识;不仅如此,还让当地的教师学到了很多新的教育思想,为农村地区教育体制的改革带来很大的帮助。支教教师几乎都是来自大城市的年轻人,他们在贫困地区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教书育人,令当地群众非常感动。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这样一个小故事,来自天津师范大学支教教师刘海建在2004年到甘肃定西支教的时候,与当地的一名小伙子相识并相恋,刘海建支教结束回到天津师范大学上研究生后,仍然眷恋着定西的土地和这里朴实的孩子,也爱恋着定西的恋人。当她研究生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兰州,嫁给了定西的那个小伙子。现在,刘海建是西北师范大学的一名心理学教师。而这段来自天津师范大学的支教教师嫁给当地人的故事,也成为在定西被广泛传颂的佳话。
后记:安利将继续加大名校计划投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起一些企业简单的捐款,安利公司更希望每一笔捐助都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截至目前,安利名校支教活动已连续开展了8届,共投入近1310万元人民币,遍及全国14个省区的17个贫困县,每年有5万名贫困地区学生直接受益。在西部支教项目第二个十年开始之际,安利公司决定进一步加大支教扶贫的力度和广度,将在今后三年内投放1500万元资金用于“安利名校支教彩虹计划”,面向的高校由原来的22所扩展到全部79所,争取受助儿童从过去几年累计的35万人扩大到70万人。在这次安利携手天津师范大学爱心助成长回访活动现场,安利公司再次向定西市安定区常川学校捐赠10万元“安利支教基金”,定向用于修缮“安利爱心宿舍”、“图书室”,添设“学生蒸汽饭箱”等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