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国后第二批婴儿潮(1962—1971)的人们已经步入了老年化,老年潮来势汹汹。
据卫计委官方数据统计,现在中国老龄化人口是2.64亿,随着退休潮来临,未来每年要增加700万到900万老年人,我们可以依此推算,未来5—7年中国老龄化人口将突破3个亿。“长寿不健康”、“未富先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促进老年人再就业”等热点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今的“新老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什么样子的呢?快来了解一下他们的美好生活。
目标人群 年轻态银发族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中国也将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但这些老人却显现出来和传统认知中的老年人完全不同的特点,他们虽然银发,但是却活力十足,身心状态都趋于年轻态。他们爱网购、爱健身、爱减肥、爱旅游……这些本应属于年轻人独有的标签,越来越被这些“新老人”的特殊群体所分享。然而经历过时代巨变的这一批老人也有着矛盾的一面:他们对新事物虽然接受程度高,但认知偏差严重;他们和世界链接更为紧密,却更容易被不良信息误导;他们创造力不比年轻人差,但却更容易钻进牛角尖……在磕磕绊绊中却努力地发光发热,这些也许是对这些年轻态银发族最准确的写照。
#1基础属性
年轻态银发族群体 年龄段 60—70岁之间 地域 居住在1-3线城市 生活阶段 进入退休生活,有基础的养老和医疗保障 关注维度 活力生活 身体健康 绿色和谐 社会价值 个人成长 情绪健康 良好关系 财务保障
#2 个性化属性
1、健康需求
健康大过天,科学长寿是终极追求
健意识强,关心如何避雷担心踩坑 健康篇 什么都可以不知道,但市面上的保健品新品种全部门清。渴望学习健康知识,保健意识超强,但又担心被“谣言”洗脑 当前我国保健品渗透率较高的年龄段在45岁及以上,平均渗透率为20%左右,并且在逐年迅速增长。 中国保健协会市场调查报告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是保健食品第一主力消费群,占比61.5%。 根据Mob研究员发布的《2021年中国银发经济洞察报告》数据显示超过9成的老年人每月购买保健食品。但是近7成人是自己去药店购买,在购买前并未咨询过医生。 根据《2021年中国银发经济洞察报告》数据显示,老年人对医疗资讯的偏好度高达618(100为平均水平),远超其他类别。 对身体的衰老有一定的恐惧,尤其害怕得大病。对健康的意识空前高涨,大量学习养生知识,但是受限于受教育程度和健康知识的不足,对保健产品缺乏辨别能力,对购买保健品的渠道也缺乏辨别能力,经常上当受骗。 作为保健食品第一主力消费群人群,60岁以上的老人虽然健康保健意识最强,但同时受限于健康知识不足,他们也是更容易被不当信息误导的一群人。 为了让自己建立更科学的健康观念、享受更优质的产品,年轻态银发族更愿意相信高品质的绿色保健产品。同时,他们凭借自身的养生经验,愿意帮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拥有更科学的保健理念和更健康的身体。
2、乐活需求
掌握生活主动权, 快意人生就要随性而为
我的生活我做主,活得比谁都畅快 活力篇 年轻时为全家老小操心,退休后,有钱有闲也该为自己而活 当人生走到老年阶段,卸掉了身上多年承担的家庭责任,加上稳定的退休金收入,让很多老人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真正实现了“消费自由”,曾经为了家庭和孩子节衣缩食,如今更愿意为了提升生活质量畅快消费。 MOB 研究院《 2021 年中国银发经济洞察报告》显示将近 46% 的老年人每年出游 3-5 次。 AgeClub 联合京东发布的《2021 中国式养老真相洞察健康个护报告》显示,“新老年人”的生活已经被网购全面渗透。其中,31% 的人群每周网购 2 到 3 次,还有 28% 的人群每个月网购 2 到 3 次。 《2021 中国式养老真相洞察健康个护报告》显示在老年人网购的产品中,受欢迎的产品类别分别为家电、品牌鞋服、日用品、健康体检、齿科服务、营养保健品、保健器械等。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京东零售集团、AgeClub 共同发布 和上一代老人能省则省、节衣缩食的行为模式相比,年轻态银发族在稳定经济收入的加持下,更愿意为自己的生活质量消费。如何花钱让自己开心,如何挑选质量上乘的产品,年轻态银发族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方法和路径。同时,他们也倾向积极、快乐、健康的消费理念,让自己的老年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3、情绪需求
充实心灵,做自己的精神健康负责人
拒绝抑郁,自己做自己的精神健康负责人 不做忧郁的孤独老人,让心灵充实起来 现在的年轻态银发族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更加关注精神健康,通过多种方式丰富自身的生活,来预防老年心理疾病。比如户外活动、扩大人际圈,培养自身兴趣爱好等。 《首都食品与医药》杂志对老年人进行的精神健康调查显示:28.7% 的受访者经常感到沮丧和郁闷,74.6% 的受访者倾向于怀念过去令自己伤感的事,42% 的受访者担心和子女关系不好,93.6% 的受访者有退休后失落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病人占全世界人口 3% ~ 5%,而老年前期抑郁症占老年人口 7% ~ 10%。 调查发现 24.3% 的老人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并且通过户外活动达到改善情绪的目的,49% 的老人不定期进行户外运动,并且进行户外运动的老人比例也在逐年增加。 因为与子女疏远、退休后的失落等原因,老年人很容易感受到伤感和抑郁。大部分老年人会尝试通过更加丰富的户外互动和社交活动来让自己快乐起来,充实起来。年轻态银发一族更期待以兴趣为导向,走出去结交朋友,敞开心扉认识世界,去寻找拥有充盈、正向的心理能量场。
4、关系需求
拒绝孤独,主动社交收获同频知己
最怕孤独寂寞,渴望更多同频的朋友 和晚辈交流有代沟,尤其渴望有共同语言的朋友 年轻态银发族享受到了移动互联时代线上交友的便利,他们也越来越善于在网络上寻找志趣相投的伙伴,同时,他们还热衷于将线上的交流和线下活动相结合,和有共同语言的同龄人在一起共度晚年生活,成了老年人乐活的必要条件。 艾媒咨询《2021年中老年群体触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89%的老年人有100个以上好友。75%以上的老人有20-30个常用微信群。 MOB研究院《2021年中国银发经济洞察报告》显示将近49%的老人选择和朋友出游。 “50后”和“60后”发朋友圈的比例分别接近60%和67%。将近25%的老年人认为便于“关注朋友动态跟朋友互动”。 很多时候衰老通常会和孤独挂钩,但年轻态银发族更善于学习互联网工具,为自己开辟出新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交模式。不仅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同时还能在其中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成长,共同开启美好的老年生活。
5、保障需求
凡事预则立,晚年幸福经济保障是前提
经济要前瞻统筹,最怕大环境下未富先老 保障篇 收入来源单一,害怕有个大病小灾,因病返贫 担心微薄的退休金 难以维系体面的退休生活 经济问题始终是困扰中国老人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老人们的收入来源过于单一,大部分人依靠退休金生活,但在现代消费的前提下,随着老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增加,退休工资无法满足老人全部的消费需求,那么增加收入来源就成了心有余力的老人最关注的话题。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发展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 GDP 为 8000-10000 美元,我国 2000 年进入老龄化时人均 GDP 是 849 美元。腾讯网《在我国,养老金达到 5000 元以上的人有多少?数据来了》,数据显示我国每月能到手 5000 元退休金的老人占比人数不到 20%。享受城乡退休金的老人每月退休金基本不到 1000 元,甚至只有几百元。《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60 岁以上老年在业人口高达 9000 多万,四成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 经济问题始终是困扰中国老人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老人们的收入来源过于单一,大部分人只能依靠退休金生活,但在现代消费的前提下,随着老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增加,退休工资很可能无法全面满足老人全部的消费需求。 为了拥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年轻态银发族更倾向于选择一条既能帮助自己,又能帮助他人并且能带来更多收入的路。
6、成长需求
不掉队、不脱节, 在学习中获得持久的能量
不掉队,不脱节,保持学习力并不容易 成长篇 怕与社会脱节,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型组织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年轻态银发族的生活习惯之一,老人们通过线上线下一切手段,寻求和社会保持链接,与时代接轨。在此基础之上,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也呈现多层次的爆发的趋势,而且老年人学习的内容特点更趋向于一些实用性和知识性相结合的内容。 Mob 研究员发布的《2021 年中国银发经济洞察报告》显示,94% 的老龄群体认同“人不能和社会脱节,要不断了解和学习新事物”。 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 》显示,目前全国有 700 多万老年人在老年大学等机构学习。在过去 5 年时间里,我国老年大学(学校)的数量累计增加 15790 所,年均增长速度达 4.7%。 在社区老年大学或者老年活动中心内,受到老年人欢迎的课程包括:智能手机使用、健康养生、书法、音乐、舞蹈、烹饪、太极、英语、瑜伽等。 “新老人”人群中不乏很多受过良好教育、有过出色职业生涯的退休人群,当终身学习在这一代人的心灵中埋下了种子之后,即便是到了老年,他们依然从不放弃学习。 年轻态银发族不仅愿意学习,更有能力学习,他们渴望完善的健康生活学习体系,实现活到老,学到老,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潜力,获得多维度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7、价值需求
实现自我价值,助人同时更助己
怕自己不被“需要”,渴望社会参与实现自我价值 价值篇 年轻时是意气风发的职场精英,退休后连名字都被忽略,成了xxx的奶奶(爷爷) 据统计,抖音上50岁以上的用户在整体中占比约为8%,并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喜欢在短视频中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热心帮助他人。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调查”显示,老年人社团参与率近27%,公益性活动参与率将近23%。 年轻时期的良好的职场成长过程和社会地位让进入老龄时代的他(她)们,感到了很大的落差。很多老年人认为,在自己人生几十年中最宝贵的就是人生经验,他们更倾向于把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大家,让自己的老年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并且以能够帮助到别人而感到快乐,感到有价值。 很多老年人习惯回忆往事,忆往昔峥嵘岁月,曾经的他们也意气风发过,而如今却因为老去变得仿佛“失去价值”。年轻态银发族希望在人生下半场的剧本中,自己也能是主角。他们渴望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发挥余热,实现更多的价值。
8、绿色需求
回归田园,健康原来就是小时候的味道
种花种草种菜,重回田园时代 绿色篇 拒绝所有海克斯科技,天然的,自然的才是最好的 对纯天然绿色食品的偏爱,成了老年人在健康饮食、养生方面的共识。 《美国营养师学会杂志》发布的最新研究表明:即使职业、年龄、性别相同,相比于不种菜 / 种花的人,种菜 / 种花的老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下降,糖尿病风险和精神状态也有明显改善。 在一项针对江苏 4000 多名百岁老人的“江苏省百岁老人调查报告”显示,在饮食方面,老年人普遍经常吃纯天然绿色蔬菜,吃菜吃鲜,成了长寿秘方。此外,还有很多百岁老人都是自己吃自己家地里种植的蔬菜,现摘现吃。 老年人一直是绿色天然产品的倡导者,因为他们年轻时吃的大多数食物都是更天然的,在他们的养生理念中,认同中医、中草药的养生价值。年轻态银发族倾向消费纯天然健康产品。
在信息时代发展、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通过上述洞察我们不难发现,当代的“银发族”和传统认知中的老年人完全不同。他们虽然银发,却活力十足,身心状态都趋于年轻态。他们爱网购、爱健身、爱减肥、爱旅游……这些本应属于年轻人独有的标签,越来越被这些“新老人”的特殊群体所分享。
我们也同样发现,经历过时代巨变的这一批老人,也有着矛盾的一面:他们十分关注健康,但也容易因信息获取的问题担心踩坑;他们害怕不被“需要”,渴望社会参与实现自我价值,却往往无法找到自己发光发热的场所;他们虽有时间,却缺乏朋友,虽有积蓄和养老金,也时刻担心因病返贫……
人生走到后半程,才会越发体会到健康的不可替代,财务有所保障,兴趣有所安放,有陪伴被包容,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面对即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的中国,每一位即将和正在步入晚年的人都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好规划和准备,从容优雅地走向人生后半场。 获取高清完整版报告和讲稿 请登录以下链接 夕阳无限好 黄昏价更高 “新老人”的美好生活图鉴
美好生活之花 TOTAL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