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一届年轻人太不容易了,越发严重的生活和社会压力使得他们在健康状态、成长空间、社会关系等方方面面都荆棘满路,即便如此也并未阻挡他们终将绽放,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他们成长的环境又使得他们有知识,且有改变的欲望,快来看看他们的“花儿与少年”将如何上演?
目标人群
学习提升青年
拍拍贷联合《南方周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指导下,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小镇青年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学习提升青年群体大多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多来自三四线城市和县城,接受过大学以上教育,拥有一份得体的工作。据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这个青年群体人数接近3亿。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下沉城市的基础设施、商业配套日益完善,生活在三四线城市的他们逐渐成为消费升级新势力。
学习提升青年群体对健康和养生话题并不陌生,对美好的未来生活有较高的追求,希望实现个人成长和个人价值,同时对生活品质的高要求也让他们愿意为绿色环保投入。只有洞察学习提升青年群体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需求,才能用契合的价值主张吸引他们加入大健康事业。
一、基础属性
学习提升青年群体
年龄段
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
地域
大多来自三四线城市和县城
生活特点
接受过大学以上教育,拥有一份得体的工作
关注维度
关注维度
活力生活
情绪健康
良好关系
财务保障
个人成长
社会价值
绿色和谐
身体健康
二、个性化属性
1健康需求
身体是追求梦想的本钱,健康生活也需学习
刚步入社会不久,身体却负担重重
20 岁的人生,40 岁的身体
生活和梦想
都是隐隐作痛的腰椎给的
学习提升青年在高压的学习及工作状态下,身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良好的身体状态是学习工作追求梦想的本钱,他们对健康的需求不可小觑,随着养生年轻化趋势,更多年轻人通过网络等渠道主动了解养生知识,“微养生”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潮流。
调查显示,90.58%的年轻人认为自己身体不健康。不仅如此,还有13.64%的年轻人认为自己很不健康。仅9.42%的年轻人坚信自己非常健康。
超过56%的年轻人有近视、干眼症等眼部问题,此外,还有35.08%的年轻人被失眠困扰,32.96%的人有脱发问题,还有26.77%的人在甲状腺、乳腺等部位存在结节。——36氪「后浪研究所」发布《2022 年轻人恐病报告》
55.8%的年轻人认为自己存在情绪焦虑、暴躁、抑郁等问题,51.8%的年轻人存在失眠问题,47.5%的年轻人表示自己存在肠胃问题。——亿欧智库发布《2022 年轻人膳食养生报告》
明知自己习惯不好,却很难去做出改变
天天“早C晚A”:白天咖啡提神,晚上酒精助眠。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直爽。
学习提升青年有很大一部分都存在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一些是他们因为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而没有意识到的,还有一些是即使已经意识到但却缺乏毅力和动力去改变的,他们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和带领,来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仅17%调研人群表示拥有高质量睡眠。64%得人群每周至少熬夜3次,近4成00后95后天天熬夜。半数80后90后一周至少3次熬夜。一天猫健康研究院推出《这届年轻人不好好睡觉研究报告》。 仅3成受访年轻人注重均衡饮食,超半数者在暴饮暴食与断食节食间反复横跳--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和中国健康管理协会联合出品《2022中国青年健康饮食习惯调研报告》
学习和工作的压力让青年人群难以喘息,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也逐渐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越发焦虑。但相较于其他人群,学习提升青年更希望能够有个性化的绿色健康解决方案,帮助他们群树立正确健康观念,正向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他们更愿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合理的运动和膳食营养,帮助身体达到最佳健康状态,获得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免疫力,从而去迎接更加美好的生活。
2
乐活需求
想躺又躺不平不如投入热爱去玩耍
随着近几年行业剧变、岗位内卷等大环境的影响,年轻人为了能够保住眼下的一份工作,越来越多人处于“工作996卷不动,休息日想躺又躺不平”的状态,生活因此变得倦怠而无趣。学习提升青年选择用寻找兴趣、增加活力社交来平衡工作压力。无论是提高生活技能还是只为兴趣爱好,都已经成为他们偷得浮生半日闲,愉悦身心、调剂生活不可或缺的“甜点”。
3
情绪需求
摆脱精神内耗,找到自己的诗和远方
激烈的职场竞争、单身焦虑、房价压力等现实狙击,让很多年轻人长久处于压力状态带来的情绪衰竭中,他们因此变得很少笑、睡眠不好、更容易焦虑紧张。在遭遇精神内耗的同时,学习提升青年也在积极“自救”,他们希望找到一个出口来排解随时可能泛滥的情绪洪水。他们既想找到一个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部落”,在这个同好聚集地和部落里的伙伴沟通交流,一起做有趣的事情,舒适地安放自己,心有所依。
4
关系需求
解决社恐怪圈,“利他”伙伴才能共成长
缺乏社交,也缺乏社交的能力
年纪轻轻,却是“社恐”晚期
网上侃天侃地,见面各玩手机
学习提升青年有着一定的社交需求,但自身的社交能力较弱,他们虽然“网友”众多却仍感孤独,对线下社交有一定需求,同时也期望有方式能够解开自身社交的恐惧感。
关系篇
80.22%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轻微“社恐”;6.90%表示自己有比较严重的“社恐”;还有0.64%表示,自己真的被医学上确诊为社交恐惧症。——《中国青年报》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关于“社交恐惧”的问卷调查
在中国,16至29岁年龄段的人中有32%达到了社交恐惧症的医学门槛。——参考消息网2022年引用香港《南华早报》网站发表题为《中国的社交恐惧症》的报道
74.0%受访单身青年每天花1小时以上“云交友”。——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1名18-35岁单身青年进行的调查
网络人际关系寡众跟幸福感毫无关联,“现实”朋友相对于网友,能增加50%的幸福感。——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John F. Helliwell及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Haifang Huang做的幸福研究课题
64.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的“空巢青年”多,缺乏感情寄托(57.9%)和居住条件差(57.8%)被认为是“空巢青年”面临的两大困境。“有社交网络,却依然孤独”的感受往往颇为普遍。——《中国青年报》通过网站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
如今“逃避”成为了大多数年轻人线下社交的代名词,对社交关系的不信任和排斥往往也让他们深陷怪圈,虽“朋友”众多却仍旧孤独。学习提升青年更希望社交能够建立在“利他”的伙伴关系基础上,希望每一位伙伴都能成为良师益友。这种关系组成的跨血缘的美好生活社群,可以让更多的人可以秉持利他精神,长久陪伴,相互成就,共同抵御生活的脆弱。
5
保障需求
斜杠青年不是重点,赚到钱才是
辛苦工作,赚的钱却只够糊口
别人都是抬头明月光,我是低头干活月月光累死累活打工人,却只是工资的“中转站”
学习提升青年很大一部分都面临收入无法满足消费诉求的情况,“月光”情况严重,他们对一份收入可有保障的事业有较大需求。
保障篇
在14万受访者中,我们发现‘月光族’数量较多,占比达到一半以上,具体数据为56.6%得受访者近两年没有储蓄行为,而且负债群体呈明显上升。--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 目前在一线城市,大约为40%左右的单身青年都处于‘月光’得状态,在四五线城市,‘月光’人群所占比例更是高达76%--据央视财经报道。
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新业态青年占比9.4%,月收入在2000元至3999元的占比26.2%,约三成新业态青年月收入为4000元至5999元,15.5%月收入为6000元至7999元,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得群体仅占比14.3%。---《新业态青年发展状况与价值诉求调查》,该调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组织实施。
新业态青年个人或家庭有借款或贷款的比例为56.2%,其中46.8%负债金额在10万元及以上。----《新业态青年发展状况与价值诉求调查》,该调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组织实施。
累死累活赚的钱却仍旧无法满足消费需求,这是目前青年群体成为“月光族”最大的原因之一。学习提升青年更希望拥有一个平等先进、人人可为、多劳多得的创业平台,让他们能够轻松起步,灵活自在,不强调背景资历学历,只要努力付出,就能获得灵活收入以及长期保障的事业。
6
成长需求
不想陷入工作的泥潭,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机会少,工作机械化没意义
想“卷”没处卷,生活只剩“躺平”
榨干自己只为赚钱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下行,给青年人的机会越来越有限,许多学习提升青年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等严峻的就业情况。即使艰难就业,也往往会陷入无意义的“内卷”当中,越来越难找到除了赚钱以外工作的意义,梦想和工作已然分割。学习提升青年群体需要一份能够重拾工作热情的事业机会。
成长篇
2022年1-5月份的青年失业率达到了18.4%。每10个青年人,就差不多有2个人失业。——国家统计局
截至4月中旬,有46.7%(同比下降16.1pct)求职毕业生获得offer,有15.4%(同比下降2.9pct)毕业生已签约。今年求职录取率、签约率同比均明显下滑,反映出招聘岗位减少,毕业生对工作的选择余地缩小,供需矛盾加剧。——智联招聘发布《2022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有50.89%的人在工作中感受到“无意义”。有近6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正在经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简单心理与果壳战略合作,联合腾讯企鹅辅导&腾讯家长学校、《第一财经》杂志、科学松鼠会等发布《2020大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
个人成长受限,怕被时代抛弃
有技不压身的觉悟,却没习得一技之长的门路
昨天还是新鲜血液,转头就被“后浪”拍在了沙滩
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学习提升青年也面临不成长就容易被世代所淘汰的窘境,他们也渴望进入有培训机制的公司,希望通过不断的充电得到自我能力的提升。
学习和工作成为最能引起受访青年网民焦虑感的因素。有49.4%的受访青年网民表达了他们对于当下学习或工作状态的焦虑感。——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上海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09-2021)》
在工作选择上,互联网新人更看重成长空间,包括独立带项目的机会,以及包容性和创新等等。——微信公众号「脉脉数据研究院」发布《互联网新人职业选择报告2021》
2022年,66.6%的青年群体看重“成长,个人能力的快速提升”。——人民网旗下的人民数据研究院发布《青年群体的“1+1”多面生活解析报告》
80%以上年轻人都会进行自我充电。——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发布《2022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报告》
对当下的青年人来说,大多数工作不仅又累压力又大,更可怕的是缺乏个人成长的机会,成为了机械化的劳动。他们只能看着自己陷在工作的沼泽中无法脱身,更不用说让自己获得学习和成长了。学习提升青年更希望能够有一个可以利用碎片时间,从兼职做起,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可以改变生活质量的事业。他们更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潜力,遇见更好的自己,获得生活、事业的多维度成长。
7
价值需求
躺平了身体,躺不平一颗发光发热的心
利他篇
利己主义盛行,自身价值难实现
看似佛系,其实想改变世界
我不是真的“躺平”,只怪没有奋斗途径
学习提升青年群体在工作中更看重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认同为社会创造价值才是立足之本。他们需要一个能够发挥自身影响力实现个人价值的事业来发光发热。
青年人心目中“好工作”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实现自己的梦想”(69.7%)、“干得开心”(67.9%)、“解决社会上长期不能解决的问题”(55.3%)是认可度最高的三个选项。——人民网旗下的人民智库《2019 中国青年价值观调查报告》
在被问及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哪些因素时,回答比例最高的是对社会贡献大小(27.61%)、“能否为他人带来幸福”(21.48%)。——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青年诚信建设研究中心联合出品《中国青年发展报告——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及传承发展》
2022 年,52.6% 的青年群体认同“价值观让我感受到工作的意义”。——人民数据研究院《青年群体的“1+1”多面生活解析报告》
青年人“躺平”的是身体,躺不平的是一颗依旧希望改变世界的心,他们大多都还有梦,希望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发光发热。学习提升青年更希望能够用健康影响健康,美好推动美好,通过实际的行动影响和帮助人践行、传播美好生活,成为全面健康的推动者、美好生活的引领者,让世界因“我”而变得更美好,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8
价值需求
今天留的一片绿,未来将会是整个森林
关注环境保护,为绿色“打call”
绿色篇
越年轻,越爱“绿” 有颗环保的心,可能做的只是偷偷“能量”
学习提升青年群体十分重视环境保护,他们常会选择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地球环境出一份力,具有绿色环保理念的事业十分契合他们的价值观。
76.0% 的青年人都有随手小环保行为(随手关灯、光盘不浪费等),73.6% 的青年人注重循环使用——DT 财经和菜鸟共同发布《2021 中国青年绿色行为报告》
超 7 成受访者在日常消费中有主动关注产品/品牌的绿色属性的行为。——《2021 中国青年绿色行为报告》
在消费观念上,95 后和 00 后是“绿色消费意识”最强的群体。65.7% 的年轻人认为,“环保”其实并不难。——DT 财经和菜鸟共同发布的《2021 中国青年绿色行为报告》当代青年消费调研
作为未来的主人,大多数青年人深刻明白绿色环保对未来的重要性。学习提升青年群体更愿意秉承绿色理念,尊重自然,守护自然。他们往往从自身做起,关注每个环节的绿色低碳,传播绿色理念,践行绿色公益,成就人与自然更和谐的关系,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出一份力。
拍拍贷联合《南方周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指导下,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小镇青年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学习提升青年群体大多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多来自三四线城市和县城,接受过大学以上教育,拥有一份得体的工作。他们热爱自由,对美好未来有追求,对成长有期待,奋发图强的过程中也伴随彷徨焦虑,是信仰消费可超前、享乐要及时,边养生边放纵的“矛盾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