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微剧
纽崔莱传奇第一部
02 记忆里的中国面孔
各位听众,欢迎收听《纽崔莱传奇》广播微剧,本剧将带您深入了解纽崔莱品牌的传奇发展历程。第一部《中国情缘》,第二集《记忆里的中国面孔》。
您是卡尔·宏邦先生吗?是的,我是来接您,欢迎来到天津。卡尔·宏邦在28岁时满怀壮志来到中国,从上海到天津,让他见识到了这片土地的辽阔与活力,也坚定了自己看好这片黄金福地的眼光。当时的中国内地没有公路,地上只有一些马车痕迹,正像当时在泥泞中前行的中国一样,卡尔宏邦很快意识到这个国家人们贫富悬殊的现状。我说对吧,这里遍地是黄金,有钱的人可以挥金如土,无数货轮帆船来来往往,汽车黄包车互不相让,摩登办公大楼旁边就是廉价公寓,那些穷人全部家当也只有一件破上衣和一条缠腰布。你能想象吗?如此不一样的两种人,他们生活在一起离得这么近。卡尔·宏邦一踏上中国土地,便像一块海绵一样,渴望吸收关于这个国家的一切。他对去天津的火车的豪华程度赞叹不已,同时对外窗外运河上等待鸬鹚捕鱼归来的渔夫也充满兴趣。那一刻,窗外的景象让他回想起了15世纪的少年时光。他们称他为阿华,我是他的家仆。哈喽,男孩,你好,主人。我认为我可以直接去公司。还是坐黄包车吧。这是黄包车夫的生计,如果乘客能负担得起费用却不愿支付,这无异于抢夺他们的生计。您看,街上有很多人在等待工作。阿华是卡尔·宏邦在中国最先熟悉起来的面孔,因为他与纽约标准石油公司的索戈尼达成了口头协议:卡尔将在华停留三年,期满后可获得免费回国船票及六个月带薪假期。另一方面,索戈尼公司认为家庭会消磨男人的斗志,因此要求卡尔在两年内保持单身。作为仆人,阿华自然负责照顾卡尔的生活起居。在中国的日子里,阿华成为了卡尔·宏邦最熟悉的面孔。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结识了许多朋友,起初我觉得他们非常相似,为了了解他们,我努力走出保护区。我希望入乡随俗,看到真实的中国。中国的生意人很有趣,在美国做生意讲究直截了当,但这里做生意就像是一场姿态与面子的舞蹈,需要小心翼翼的周旋。然而,这些经历并未削弱我与中国人民之间的情谊。例如,我的一位警察朋友,他为我拍摄了在中国的第一张照片。当他从轻松的谈话中突然站直,面对我镜头时,仿佛我手中的相机对准了他手中的枪。我还去过乡下,见到许多驼背的老妇人,她们不喝牛奶,却用柳树皮泡水喝来治疗头痛。我还为一个年轻人拍照,他每天守在公厕外,自愿清理粪便。他称排泄物为“夜香”,视之为肥料的宝库。卡尔·宏邦对身边每一个面孔都充满好奇,他拍摄了许多照片并结识了许多朋友。他尊重中国人的信仰,反对传教士将外国宗教强加于中国人身上,因此他时常与人争辩。观察一下吧,《道德经》与《圣经》中有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提倡人们谦逊、朴素、克己和仁爱。他俨然一幅中国通的模样。自进入中国以来,我发现自己与众不同。我思考着这种差异究竟体现在哪里?我心中充满疑问,渴望寻找答案。你是否熟悉托马斯·林顿?他曾经只是伦敦的一名水果商贩,但在中国,他成功地变成了一个身家百万的茶商。我认为我找到了自己的机遇。在中国,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居住并不难,但真正融入当地生活则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正是由于这些质朴的中国面孔,卡尔宏邦成功地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他坚信,这些黄皮肤、黑眼睛的面孔将陪伴他一生。多年之后,卡尔宏邦将这些中国面孔珍藏于记忆的相册中,而他自己,成为了中国众多纽崔莱员工最熟悉的面孔。请关注下集,依依不舍的告别。
纽崔莱传奇第一部02:记忆里的中国面孔00:06:00 本篇内容来自《纽崔莱传奇》
各位朋友,欢迎收听广播微剧《纽崔莱传奇》的第一部分,带您进入纽崔莱品牌传奇的发展历程。
初到中国的卡尔·宏邦,对一张张中国面孔充满好奇,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他的所见所闻,不仅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因此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并很快融入了中国本地的生活。
本篇摘要
(以下为卡尔•宏邦先生自述)
从上海到天津,让我认识到这片土地的辽阔和活力,也坚定了自己看好这片黄金福地的眼光。这里遍地是黄金啊。有钱的人可以挥金如土,无数货轮帆船来来往往,汽车黄包车互不相让。摩登办公大楼旁边就是廉价公寓,你能想象吗,如此不一样的两种人,他们生活在一起,离的这么近。
从踏上中国一瞬间起,我就像一块海绵一样,渴望了解有关中国一切的事物。我惊叹去天津的火车豪华程度堪比欧洲奢华服务,也同样对窗外运河上,等待鸬鹚捕鱼归来的渔夫充满兴趣。
阿华是我在中国第一个熟悉起来的面孔,我与索哥尼也就是纽约标准石油公司订下口头协议,我会在中国停留三年,索哥尼公司认为,家庭会让男人失去斗志,所以我需要在两年内保持独身,阿华作为仆人自然要照顾我的起居生活。在中国的日子,阿华是我最熟悉的面孔。
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结识了很多朋友。我希望入乡随俗,看到真实的中国。中国的生意人很有趣,这里做生意就像是一场姿态与面子的舞蹈,需要小心翼翼的周旋,但这些并不影响我和我的中国朋友加深感情。我还去了一趟乡下,看到很多驼背的老女人,他们从来不喝牛奶,但他们会用柳树皮泡水喝,治疗头痛。
住在一个地方很容易,融入一种生活却很难,正因为有这些朴素的中国面孔,我顺利打开了自己人生的另一扇门,我坚信这里是我的起点,这些黄皮肤黑眼睛的面孔会伴我一生。事实也是如此,多年之后,这些中国面孔被我留在了我记忆的相册照片中,我成为了中国众多纽崔莱员工最熟悉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