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利志愿者 吕嘉珩

星语星闻:
坚持不是为了那些荣耀和光环,压力与辛苦,反而让他多了一份坦然。9年的志愿者生涯,吕嘉珩收获的除了爱与温暖,还有释然与平和。
2004 年,加入安利志愿者的队伍,是吕嘉珩生命的转折点。在幼教行业浸染数年的他,喜欢孩子们的天真与纯净。选择去照顾残疾儿童,是个再自然不过的决定。
最初,他只是觉得"还挺好玩",和孩子们相处的快乐时光也能让他暂时放下工作的压力。连他自己也未曾想到,"好玩"渐渐成了习惯,这一"玩",就是9 年。他说:"如果一味觉得自己在辛苦付出,我也坚持不了这么长时间。孩子们给予我的信任和温暖,才是支持我一路走来的动力。"
刘嘉豪是他在做志愿者初期认识的一个孩子。因为生病,小嘉豪没有吞咽能力,也不能独自去厕所,需要特别细心的照料。吕嘉珩一直陪在他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给他讲故事逗他开心......半年后的某一天,小嘉豪忽然看着他,叫了一声"爸爸"。"那一瞬间,我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吕嘉珩说,"对小嘉豪来说,他可能都并不知道‘爸爸'这个词意味着什么,他只是觉得这是个好的称呼,他信任我,把我当成了最亲近的人。"
善心和坚持,让吕嘉珩成为了志愿者中的佼佼者,也为他带来了不少荣誉,他成为安利第一届十佳志愿者的一员。但随之而来的压力,却让他有些不知所措。"做了大概三年多的志愿者,好像到了一个瓶颈。那时候我去店铺,心里都在想‘穿得正式点儿',也开始顾及自己的‘形象'。"
渐渐的,吕嘉珩也开始反省自己做志愿者的初衷。
"我一直在思索,志愿者的队伍里,确实需要一个标杆式的人物。但标杆的作用不是放在聚光灯下接受赞美,而是要帮助大家成为更好的志愿者。"于是他把重心放在了志愿者培训上。
数年前,吕嘉珩参加活动时结识了聋哑人张龙,他希望能与对方有更多的交流,却只能局限于笔杆子的沟通。比划间他忽然想,"为什么不去学习手语呢?想更好地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就应该去学习他们的语言。"
带着一股子韧劲儿,之后几个月的时间里,吕嘉珩就和张龙混在一起。每天去哪儿、干什么,这些日常生活的交流都通过手语来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写在纸上,再学习如何用手语表达。就这样,他慢慢摸索出了手语的方法,也快速掌握了手语技巧。
做志愿者,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自己幼教知识、手语能力和做志愿服务的经验,如果能让更多志愿者学习到,就可能帮助到更多人。于是吕嘉珩组建了安利"语翼"手语志愿服务队,义务帮助聋哑残疾人。
" 有一次我问张龙, 你相信我吗?他说,相信。然后我让他闭上眼睛,自己引导着他走路。走了十多步后,他停下来对我说,‘我现在不能讲,不能听,如果有一天我连看都不能看了,那我该怎么办?'"
那一刻,吕嘉珩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生活中的困难、压力与困惑,又都算什么呢?还有更多的人需要你的帮忙,用自己一点点爱心,或许就能为他们带来巨大的温暖。"我可以坚持下来,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星问答:
Q:谁对你的影响最大?
A:周恩来,张扬但不张狂。
Q:哪本书让你读到爱不释手?
A:《乔布斯传》。
Q: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你的终极梦想?
A:当生命截止的那天,被世人称为好人;希望成为简单的人。
Q:你生活得快乐吗?什么让你感觉快乐?
A:很快乐,自己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