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夏•赛赛汗,女,13岁,哈萨克族,就读于石河子农八师152团中学。哈尼夏家境贫寒,由于患有脑偏瘫,父母为了给她治病,花光了全家所有的积蓄,一家人居住在一间平房里。哈尼夏没有因残疾而悲伤自卑,也没有因困难而退缩不前,她坚强,勇敢,与困难斗,与病痛斗,自强,自律。哈尼夏•赛赛汗曾多次被评为“文艺之星”、“小作家之星”;荣获英语竞赛优秀奖、朗读比赛一等奖,“小公民”、“学习明星”、“优秀主持人”等称号。
在哈尼夏很小的时候就患上脑偏瘫,父母为了给她治病,花光了全家所有的积蓄,她虽然保住了生命,但留下了后遗症——身体协调性差,左半身不听使唤,左手几乎不能用,走路时常常自己跌倒,摔得鼻青脸肿。在残酷的事实面前,哈尼夏没有因残疾而悲伤自卑,她给自己立下了远大的目标,在她写的一篇作文里有这样一句话:我的理想就是长大了当一名合格的教师!
在日常生活中,哈尼夏聪明好学,成绩优秀。学校领导和各科老师都很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她把别人的关心当作一种动力,身为学习组长处处带头,做出榜样,是老师的好帮手。哈尼夏所在的班级中只有她一个是哈萨克族,在众多同学眼中她可是个宝,同学们通过她了解了许多有关哈萨克民族风俗习惯,从她那里得到了快乐。尽管她左半身活动不协调,但她的精彩表演毫不逊色,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哈尼夏通过练习吹奏口琴,锻炼左手灵活度,增加信心,还能吹奏出好几首完整的曲子,课间经常听到她的琴声;哈尼夏在老师帮助下积极提升阅读能力,并担任学校的小播音员;她写的《 走进爱德敬老院》还在小记者报上发表。
在班级里,哈尼夏同学和汉族同学相处得很融洽,常常得到同学们的帮助,在她出黑板报时,由于左手拿不动重东西,这时总有别的同学主动走过来帮她扶着书籍。为了不辜负同学们对她的关心爱护,她苦练粉笔记,要求自己在黑板上写出最漂亮的字。在汶川大地震的捐款活动中,由于哈尼夏家庭并不富裕,同学们都让她少捐一点,但是她说:“我家的条件可能不算好,但至少还是一个完整的家,灾区的小朋友失去了爸爸妈妈,他们比我更需要这些钱……”望着眼前这个身残志坚,心怀他人的小姑娘坚定的表情,听着这样朴实的话语,同学们都被感动了!在她的影响和感召下那一次的全校捐款活动中,哈尼夏所在的班级成为了捐款最多的班级。
经历了冬天的严寒,哈尼夏更知道春天的温暖,她知道一位70多岁高龄的汉族奶奶,其子女都在外地打工,她住的是平房,冬天要自己生炉子。于是哈尼夏不管春夏秋冬都会拖着不方便的腿脚帮老奶奶捡拾木柴,哈尼夏说:“我现在能帮助她的只是捡捡柴火,干干家务,是为了让老奶奶的冬天不再寒冷!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帮助更多的人。”哈尼夏把温暖留给了老人,把关爱老人的身影也留在了社区、留在了爱德敬老院、更留在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尽管身体行动不便,但是哈尼夏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演讲会上抑扬顿挫的发言,让我们看到她不屈的信念;红领巾广播站里她动听的声音,让我们聆听到她对生活的热情;校园的板报上有她隽永的字体,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坚强;文艺汇演中她不怎么灵巧的舞姿,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精彩!
就这样,哈尼夏坚定而乐观地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