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四川:支教讲述——感悟支教 感动成长

2010-7-27 17:44:05
支教讲述
——感悟支教 感动成长

川大·安利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  张杰

 

  让孩子们掌握先进的文化知识,肩负起民族的使命,这便是我们到来和存在的价值。     

——题记

  支教结束已经有一年了,这一年过的那么快,那么繁忙,却是那么的不知所措。


  索玛花的香味依然袅绕在身边,那碧绿的天空洗净着赏目者的眼眸,一阵阵清新的草绿味伴着从黑土地上吹过的风扑面而来,巍峨的凉山雄浑壮观,矗立着,更像是这个伟大民族的脊梁。这一切,仿佛就在眼前。


  一年过去了,那些山水,那些树木,那些花儿映衬着我的怀念;来自彝族同胞纯洁而憨厚的话语,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无限传承和毅力还在昭示这个民族的决心;不安现状,谋求未来,为了民族的稳定、繁荣、富强,一代一代的伟大的彝族人民前仆后继,续写着这个民族永恒而又骄傲的历史。


  因为他们,我们才有了存在的意义。


  因为他们肩负着对民族文化的传承的使命,因为他们充满了对先进科学、技术的渴求,因为他们坚定着对改变落后、谋求富强的决心。


  他们的眼眸告诉我们,孩子是一个民族永恒的希望,孩子是民族的明天,只有让孩子们掌握先进的文化知识才能够肩负起民族的使命。因此,这群生活在大山黑土的孩子们,充满的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望,最后才注定了我们的到来和我们存在的价值。


  我们感谢孩子们。


  一年过去了,我的孩子们是否还记得我,我是否还记得我的孩子们?要是再过几年呢?然而,我需要说的是我在生命中,与孩子们在一起的一年是值得永远回味和追忆的一年。


  在那里,我从一名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深深的感觉到了讲台的神圣。当与学生们交流在一起时,当学生们能够通过老师了解到知识和世界,感受到一切会是那么的美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也是我的老师,教会了我怎么去交流,教会了怎么去沟通。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每一个笑容,都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因此,教师,责任重大,如同“灵魂的工程师”。


  离开的这一年里,依稀收到来自学生的来信,“老师,因为知识,你来到了这里。因为知识,你要离开我们。”一个学生给我的信里面写道。这已经充分的诠释了这一切。相聚本身是缘分,分离没有错误。只要我们能够在记忆想到曾经的你,一切在慢慢的成长中学会去理解和感悟。学生给我上了最好的一课,教会了我如何成长。


  或许现实还要太多的残酷,无论是在抗震救灾的时候,还是在支教的过程中,作为一个普通的志愿者,力量是那么的微弱,无以撼动现实的无奈。然而,集体的力量和认真的态度将给我们带来伟大的力量,只要努力,孩子们的明天也会如同星星之火,将燎原大地。


  永远记得,在课堂上充满笑意的讲解知识的场景,一个小小的幽默活跃班级的气氛,一句简单的话语可以将知识以娱乐而乐于接受;学生们畅谈自己的理想,愉快的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我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一起打球,欢度的每一个45分钟。


  然而一切还是要离去。难忘、感动是否真的随着时间而冲淡了呢?不想去思索,因为一切都已经在深深的记忆中烙下了印记,当我面对错综复杂的挑战,面对物欲充斥的竞争,回到内心最深处的,还是那么原始的真挚和纯朴,或者说,正是我的孩子们,成为了我在未来路上艰辛前进的永恒的后盾。


  感谢我的孩子们,是你们知识的饥渴,是你们对未来坚决的追求,对改变贫困坚定决心的,才有了整个支教扶贫接力计划存在的意义,才能够感动千百大众前仆后继的加入到支教和志愿服务的伟大人生主题中,才有了我们一起的成长。


  回忆昭觉,留给了我许多,教会我许多,而我只有对这一切回报的仅仅是我对这一片土地的深深的思念和永远的祝福。我一定会回去看看这个带给我成长的沃土,看看我的孩子们。祝福昭觉明天会更好!


  支教一年是一个结束,更是一个新的开始。

相关阅读:

安利四川名校支教活动再进彝乡


安利四川名校支教二三事(一)


安利四川名校支教二三事(二)


支教,无悔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