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觉中学高二(1)班 杨璐
品一杯香茗,韵其涩香的彝气萦绕口中:饮一啜山泉,韵其甘醇的彝风凉至喉里:灌一碗烈酒,韵其浓烈的彝俗烧至心间。
史韵之茗香 这是一个古老资深的民族,时间辗转,历史的车轮谱写下彝史的华章。似一香茗,沁人心脾,流芳百世。回溯历史,六七千年前,在古羌人南下的长期发展中,与西南土著部落融合诞生了这个智慧与勇敢并存的民族——彝族。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小叶丹与刘伯承的“彝海结盟”无疑给这一场胜利增添了光彩的一笔,成就了一段传世佳话。而今,历史传载千年。古老的民族踏上科技的领域,西昌这片神奇之地,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搭载人们千年的梦想升空,造就一段传奇的风采。
风韵之甘醇 这是一个尔雅、传统的民族,发展独特的民族风俗。服饰亮丽,雅致,以黑红、黄伟主色调,男子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合多褶宽裤角长裤,妇女则为百褶裙.外出则披擦尔瓦,风俗独具匠心。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礼。凡有客至,杀先待客。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只要有客进屋,主人必以酒敬客。“素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之说。婚俗则略别致,男方要备马,携带礼物迎娶新娘。女方村里的姑娘则使出浑身的本领向迎亲的客人泼水。送亲人要全是男子。新娘至男方门前,要到太阳落山方可进门。传统节日以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和十月“彝族年”为盛。火把节在篝火的妖娆下,人们围火成圈,跳起欢愉的达体舞,与日月相伴,与歌舞相携,玩转黑夜,点燃黎明,如甘露般滋润人心,润其咽喉,源远流长,回旋其中。
民韵之烈酒 这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炙热的心便是那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望着彝乡儿女在烈日严寒下工作时黝黑的皮肤与冻裂的双手,让我想起了他们顶着烈日下田劳动,披着寒霜摸索于农间。他们的脸因岁月的消磨而布满皱纹,他们的心因饱经风霜而盈满泪水,然而他们勤劳的汗水与不懈的精神点缀着一个民族的灵魂,映照着一个民族的辉煌,传扬着一个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们伴随着阿诗玛魂断十二崖子化石峰的唯美传说成长。他们倾听着老一辈娴熟的吹口弦的旋律度过岁月的雕琢。他们自创古老诙谐的文字图文填满生活的索味,登上文化的巅峰。他们心中的热情似烈酒般甘醇略带涩劲,好爽中夹杂纯朴,让人回味无穷。
韵历史之悠久,民族之古老;韵风俗之独匠,特色之新颖;韵民族之精魂,彝人之传统。
背景介绍:
这是《索玛花儿开》杂志创刊号中的一篇由彝乡学生原创的文章。《索玛花儿开》是由川大·安利第十一届支教团创编,面向昭觉县各学校征稿、发行,旨在给昭觉县的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示、表达平台的杂志,每篇入选文章的作者都获得了由安利公司提供的稿酬,安利公司以此鼓励那些深处大山的孩子主动去展示自己,去追逐梦想,去提高汉语能力。
阅读杂志创刊号请点击:
索玛花儿开呀开 我的心儿飞呀飞呀
相关阅读:
* 难忘的彝族年——阿西阿呷
* 我的梦想——阿的伍呷
* 望着山的那一边——何飞
* 阿边的故事 ——阿比古则
* 用心看世界 ——且沙比黑
* 我和川大有个约定——张英
* 我的大学生老师——古瓦阿甲
* 两封信 ——马英林、王艳
* 支教的路上——王艳
* 记昭觉·无悔的选择——曹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