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一大早,带着对库伦旗回民小学留守儿童们的深切关怀,安利通辽分公司志愿者一行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库伦旗回民小学,去看望那里的孩子们。
几间低矮的平房,就是孩子们的教室;房顶上的烟囱正冒着浓浓的黑烟,那是教室里正在用炉子取暖。下课了,看到安利志愿者们的到来,孩子们有的因为好奇围了上来,有的则站在一旁远远地观望,只在此时,我们才感觉到了校园里活泼热闹的气息。 我们的活动在学校的食堂举行,据校长介绍,这座食堂是2009年才建成的,目前食堂是这个校园里最温暖、最“高档”的地方。自从食堂建起来以后,学校里的活动,无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都在这里举行。这个食堂可谓一身多用,既是学校做饭、学生们吃饭的地方,又是会议室、活动室。当分公司最初与校方联系确定是否有活动场地时,校方负责人告诉我们:“有,我们学校有食堂,外边的单位来我们学校看望孩子们都在那里举行,没问题!” 走进食堂,摆在食堂里的几大缸腌菜首先映入我们的眼帘,伴随着亲切的腌菜的气味,我们感觉到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孩子们吃过午饭以后,我们的活动也按计划如约进行。当孩子们来到食堂,看到我们提前准备好的要送给他们的书包、文具时,他们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都非常好奇,迫不及待地想靠到近前看一看,但是由于老师在现场,他们只是互相窃窃私语,用焦急的眼神打量着、等待着。 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时,小家伙们非常高兴,使劲地拍着巴掌,他们早就等不及了。这次活动中,安利通辽分公司为库伦旗回民小学的53名留守儿童每人准备了一套书包以及文具,并为3位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颁发了“安利花蕾励志奖学金”,同时为5名家庭特别困难、交不起伙食费的孩子颁发了“安利花蕾爱心助学金”。得到奖励的孩子别提多高兴了,私下里还在认真的看自己的证书,无比珍惜。
 |
 |
志愿者代表亲笔写下获奖儿童的名字 |
留守儿童代表朗读她写给父母的信 |
这些留守儿童中的大部分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一些孩子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了,提起他们的父母,他们有的漠然、有的失落。此次活动中,我们让每位孩子给自己的父母写了一封信,由我们把寄托孩子对父母的思念以及期盼的信寄到远在外地的父母手中,让他们看到孩子的生活与成长,也希望他们在听到孩子们的心声后,能够抽出时间回家看看孩子,或是经常想着给孩子打个电话。在活动现场,留守儿童代表陶楠楠同学为现场所有人读了她写给父母的信,一个小学四年级的乡下孩子,虽然她的语法和措辞不够标准和规范,但是在现场的所有人都听懂了她对父母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乐观向上的精神。此情此景,志愿者们的眼圈红了,老师们的心软了,所有人都被感动了。 这些孩子们,当与他们同龄的其他孩子在父母的宠爱关心下幸福成长的时候,他们的身边却没有父母的陪伴,或者寄宿在学校,或者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们也想拥有与其他同龄孩子同样幸福的家庭生活,那么在他们的心中,理想之家是什么样的呢?在“我的理想之家”主题绘画环节中,他们通过小小的画笔表达出了内心对理想之家最简单、最真实的渴望。他们展现在画板上的“家”,无非是有花、有草、有楼房;无非是有家、有水果、有父母;无非是有鸟、有阳光、有伙伴。有的孩子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画的是什么意义,但通过志愿者与孩子们的亲切交流,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对家、对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渴望。
 |
 |
共同绘制理想之家 |
阿姨,您能猜出我画的是什么吗? |
 |
 |
对理想之家的渴望 |
团委领导以及安利志愿者驻足欣赏 |
在活动现场,有一个9岁的小女孩引起了我们所有志愿者的注意,她是一个特别开朗的孩子,跟每位志愿者亲切交流。“阿姨,这个彩笔真好!”“阿姨,你们以后会经常来吗?”“阿姨,我家困难,我爸妈都在外地,我弟弟7岁了,可是她非说自己9岁……”这个小姑娘,虽然她才9岁,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是我们从她身上看到了孩子们身处逆境、乐观向上的精神。多给他们一点爱吧,只为这种精神! 在活动最后,孩子们献上了他们排练了好长时间的歌舞《感恩的心》,来表达对安利志愿者以及社会上所有关心他们的热心人士的感谢。虽然这舞蹈不怎么整齐,虽然有的孩子动作还不熟练,但是我们都体会到了这个礼物带给大家的快乐与惊喜。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能够感受到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