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把慈善做成“系统工程”

2010-3-26 16:47:13
把慈善做成“系统工程”

日期:2010.02.16  版面:P62-63 消息树   稿件来源:中国青年

   2010年元月1日晚,上海大剧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蓝天下的至爱——2010安利之夜新年慈善音乐会”正在上演。这场慈善音乐会邀请了曾五次获得格莱美大奖的美国阿拉巴马黑超合唱团的艺术家。自1939年成立以来,“黑超”不仅以精湛的演唱功力俘获了世界的“耳朵”,更因为该团半数成员都是盲人而得到了上海观众的关注。当盲人音乐家们和上海盲童学校合唱团的孩子们共同唱起《我和你》时,观众席中的张建华和陈彤夫妇眼睛湿润了。


    每年都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公益活动的安利(中国)营销总监张建华和陈彤夫妇获得了这场以答谢爱心人士为宗旨的新年慈善音乐会的门票。感动之余,夫妇俩决定,条件成熟时也要联合其他有爱心的艺术爱好者举办类似的慈善音乐会,擅长扬琴的陈彤将上台献艺,而门票收入将会捐献给两人即将共同创建的基金会,基金会的善款将用于贫困孩子的就学。


    张建华夫妇自2003年开始资助5个贫困孩子以来,每年给自己增加5个资助名额,如今已资助了35个孩子。张建华夫妇希望在有生之年至少资助250个学生,并且能在不远的将来成立自己的基金会,让更多的爱心人士也参与进来。在生意场上善于规划,在生活中精打细算的张建华夫妇在做慈善时也有长远打算,那就是将爱心奉献变为一项“系统工程”。


正确选择+不懈努力=成功


    已过不惑之年的张建华皮肤白皙,衣着整洁,带着一副精致的眼镜,看上去很年轻,也很有修养。年轻时,他曾在上海的政府机关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捧了5年铁饭碗的张建华辞职去日本留学,增长了见闻,也练就了能吃苦的本领。1995年回国后,张建华在一个远亲的介绍下,到广州考察了刚刚在中国落户的安利工厂。由于安利产品在日本早已有口皆碑,而规模不小的现代化安利(中国)工厂又给张建华以深刻的印象,1996年2月,张建华做出令周围许多人吃惊的决定:放弃传统生意,进入安利当一名营销员。


    “当时,你问10个人,可能有8个不知道安利,还有2个人以为安利就是传销。”张建华回忆说。由于当时人们的不了解甚至误解,张建华作为一名刚刚创业的营销人员,头几年日子也很艰难,幸好爱妻陈彤始终坚定地在他身边。


    作为改革开放以后上海最早的一批白领,美丽而又能干的上海姑娘陈彤选择了很早就确立了一名职业经理人的奋斗目标。“女人要思想独立,首先要经济独立。”从大学毕业进入公司开始,职业装就是陈彤的四季服装,从最基础的业务做起,到部门主管,直至跨国公司的总裁助理,陈彤凭借着自己的勤奋与智慧,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不顾家人的反对,在众多的追求者中,陈彤选择了“跑街先生”张建华。今天,陈彤很满意自己当年的选择,常在亲友中半开玩笑地说“女人要有眼光”。不仅选择丈夫“有眼光”,陈彤还以独到的眼光看好安利的未来,毅然放弃了自己Office Lady舒适而体面的职业,和丈夫一起从事安利事业。面对别人的冷眼与热讽,面对亲朋好友的不理解,夫妇俩硬是从最基层的销售“跑街”开始。


    挤公车、坐地铁、吃盒饭,夫妻俩同心协力,形影相随,彼此关心,互相鼓励。随着事业的发展,小两口感情也越来越深厚。当他们的事业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陈彤没有选择享受,而是选择了新的挑战——学习美容。通过刻苦钻研学习,陈彤获得了去美国安利公司创建的雅姿美容学院深造的机会,并获得了雅姿国际高级美容顾问资格证书。“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努力付出了。”陈彤用平和的语气道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一个正确的选择加上不懈的努力就一定会等于成功。


    度过了5年艰苦创业阶段,2002年开始,张建华夫妇的销售业绩突飞猛进,张建华也在那一年成为安利的高级营销经理。

美妙的压力


    “也许是受到家庭的影响,我从小就很有爱心,看不得人家可怜,家里人都说我心太软。”张建华笑呵呵地说,“而安利的企业文化更加激起了我的责任心。”在取得了一定成绩后,张建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回报社会。“那时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我也从身边的一些实例中感受到,对于贫困人群来说,只有脑袋富有了,口袋才能富有。”当他了解到上海还有很多因为家庭贫困而上不了学的孩子,这位上海好男人就和妻子商量起捐资助学的事。


    夫妇俩一拍即合,决心帮助那些孩子和家庭度过难关,让有志于读书的孩子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从低年级学生开始资助,只要他们需要,就一直资助他们到大学毕业。两人还计划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稳扎稳打,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善行,“爱心系统工程”就这样诞生了。
 

    2003年,张建华夫妇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资助了5名贫困小学生。这些孩子都来自上海市,就学的费用相对较高,甚至相当于贫困地区好几个孩子所需的费用。但张建华夫妇不仅没有退缩,而且从那以后,每年都会多资助5个孩子。如今,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已设专人负责这对夫妻的爱心项目。
 

    随着每年“爱心系统工程”日趋扩大,这些孩子的学费变成一笔不小的开支,有些朋友甚至为他们夫妇担心了。但张建华早有思想准备:“这无疑是对我的激励,让我更努力、更充满激情地投入工作!”扶贫助困的同时,张建华也充实了内心力量,年过不惑的他觉得自己越活越带劲儿,越活越“心胸开阔”。在一种“美妙的压力”下马力十足地前行,是张建华助人之外的一大收获。
  
    与孩子们保持书信联系是与孩子沟通最好的方式,也是张建华夫妇在繁忙的工作之中必须挤出时间完成的工作之一。2009年的安利纽崔莱少年NBA挑战赛,成为张建华一家的“家庭日”。夫妻俩带着资助的10多名贫困学生,来到上海长宁区多媒体广场,参加了少年NBA挑战赛最后一轮的活动。从联系包车、带孩子一起打篮球,再到吃肯德基,“全家人”其乐融融,难舍难分。
  
    培养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和生活理念,正是张建华夫妇的用心所在。“每个孩子都有快乐生活的权利。我们常常告诉孩子们,你们不要感谢我们,你们将来要将这份爱回馈给社会。”陈彤说得很实在,让人们感受到她那高雅的外表中那颗充满慈爱的心。


爱心系统工程


    2006年,为了弘扬安利企业文化,增强安利营销人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安利(中国)首度在全国推出“安利风采人物评选”。评选活动专门设立了“阳光奖”,授予富有爱心、关爱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安利营销人员。张建华就在那一年因为自己的“爱心系统工程”而成为安利全国十大“阳光奖”获得者之一。
  
    2009年3月,张建华与7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安利志愿者骨干来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参加首届团中央跨国企业志愿者管理培训班。对于张建华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对志愿服务专业水准的提升,也是一次获益匪浅的心灵之旅。
 
    如今,“爱心系统工程”是张建华生命中的“头等大事”,他严格履行自己的承诺,将此作为考量自己“生命品质”的指标。张建华和陈彤还有一个宏大的心愿,如果还能再活50年,每年多捐助5个困难学生直到他们完成学业,那么两人一生至少能帮助250个学生。今后这些孩子学有所成,如果能每人帮助4个困难学生,那就有1000人得到帮助。受帮助的人再去帮助其他困难学生……如此传承下去,这个社会一定很美好。
  
    此外,张建华还计划在两年后成立一个助学基金会——那将是他在慈善事业上的一次飞跃,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更多的孩子将受其惠泽,改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