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文明路,行文明车,做文明人,争创文明使者。”8月17日,当省会出租车司机贾德利代表去往舟曲救灾的“学雷锋车队”队员接过安利志愿者送来的“红盒子”及“文明红人”纪念章后,认真地在爱心漂流簿上写下了这一行字。 在舟曲灾区,贾德利一行8人参加了装卸物资、疏导交通和疏散群众等志愿服务活动,把河北人民的关爱及时传送到了灾区。贾德利说,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灾区的孩子,他要尽力为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舟曲救灾,只不过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被评为‘文明红人’,这是对我新的激励。”8月19日,当得知被评为“文明红人”后,奋战在舟曲救灾一线的吴殿华,通过电话连线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由于中央卫生医疗队9名专家已随重伤病员转到了兰州医学院,吴殿华就成了舟曲县医院最资深的技术专家。上午在县医院查房、会诊,下午吴殿华还要到舟曲三中的大棚里走访一圈。“80顶帐篷,将近1000人,腹泻、头疼,闹什么病的都有,如果不及时治疗,出现群发性疫情可就了不得啦。” 在笔者的再三追问下,吴殿华才透露,随他来的队员3人已经病倒了,不得不撤了回去。正当笔者为孤军奋战的吴殿华捏把汗时,电话那端传来了吴殿华铿锵有力的回答:“我还行。只要舟曲群众需要,我就要继续战斗,坚决为河北人民争光。”
文明事迹: 面对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情,贾德利和省会学雷锋车队一行8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四次参与地震救援的“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吴殿华不顾75岁的高龄,再次义无返顾地冲向灾区一线,他们用实际行动支援灾区,又一次抒写了河北人的慷慨大爱。 8月12日晚7时,笔者连线已在舟曲参与两天救援工作的贾德利。贾师傅告诉笔者,他们一行8人都是经民政部紧急救援培训的首批学员。在28小时日夜兼程后,于11日凌晨1时左右到达舟曲。天微亮,就投入到紧张的救援工作中,和部队官兵一同清理淤泥、寻找遇难者,参与装卸及分发救灾物资。 “既然来了,就要玩命地干。”电话那头,贾德利的声音嘶哑。他说,每天凌晨三四点,他和其他7名队员就开始救援工作,吃压缩饼干,睡在车上。 “灾情发生之后,最缺的就是医生,这时候不上什么时候上?”8月12日下午2时30分,吴殿华和他的医疗队带着100多种医疗器械和价值3万多元的药品,赶到了舟曲县城。 “到处都是水,路上坑坑洼洼,泥石遍地。”吴殿华说,从兰州到舟曲500公里的行程,他们用了10个小时才找到了当地救灾指挥机构,比预计时间晚了8个小时。他们被暂时安排在舟曲一中,距离伤病员集中的舟曲三中有不到2公里的路程。 “砸着的,碰着的,伤员太多了。”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吴殿华马上投入了救援工作中,“由于许多街道还没有清理,满街不是水就是泥,鞋湿了,白大褂成了‘泥大褂’。但是,集中在舟曲三中的19名伤病员却得到了最好的治疗。
相关阅读:
“安利”红盒子行动是由河北省文明办、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安利(中国)河北分公司共同举办,旨在表彰好人、传承文明的活动。 活动通过发现和挖掘市民身边那些“小事中的英雄”、“平凡中的感动”,对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和宣传,倡导文明新风,并把他们称作“文明红人”。活动每周将从众多候选人中评选出本周最具影响力或最具感染力的“文明红人”,派出安利志愿者者向其送去“安利”红盒子。红盒子里边除了装有给予“文明红人”的奖品之外,还将有一本爱心漂流簿在全省“文明红人”群体中传递。
活动链接:
“安利红盒子”传给河北“片警哥”
“安利红盒子”达成“美丽”心愿
“安利红盒子”送达首位“文明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