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安利红盒子”送达首位“文明红人”

2010-11-25 14:38:51
安利红盒子”送达首位“文明红人”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安利志愿者手上接过鲜花和装满爱心的“红盒子”后,崔二山激动地在爱心漂流簿上,郑重地写下了这八个字。他表示,当选“文明红人”让他和艺术团的团员们深受鼓励,这是他们此刻的心声,“只要能给百姓带来精神享受,我们农民艺术团要一直办下去。”
   
  8月2日晚上,由于村里停电,艺术团不得不转移到村里的一块空地上给村民们表演节目。虽然演出到晚上十一时多,但第二天上午,仍有很多团员早早地来到活动场地排练节目。一些村民闻声而来,今年54岁的侯花芹大妈就是其中一位。“都是俺们喜闻乐见的节目,俺可喜欢了。到正式演出时,更热闹了。十里八村的人都来了,附近路上放满了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侯大妈说,7年来,她没落过一场演出,“连我两岁的孙子听到乐曲声,都兴奋得想往这儿跑。”“作为一个普通村民,自掏腰包,丰富乡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让我们深受感动。”安利志愿者宋晓东、孙庆云说,很荣幸能作为爱心使者,为无私奉献的“文明红人”送去关爱。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爱心就能不断传递,文明就会不断传承。


文明红人介绍:
   
  2003年初,邢台市长信村村民崔二山看到本村几位戏曲爱好者闲暇时经常上大街给村民即兴演出,产生了创办农民艺术团的想法。购置音响、服装、道具等,邢台市二山农民艺术团就这么张罗了起来。不到一个月,队伍由先前的12人猛增到57人。
   
  自费聘请专业教师进行辅导指教,开车拉着团员们上老年大学进行专业学习,买空调、音响,置服装……7年来,崔二山先后为农民艺术团花了10来万元。
   
  7年来,每周一、周三和周六,农民艺术团准时赴周围村庄义务巡演,风雨无阻。几年来,该团共创作了30多个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演出一千余场,大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给乡村带来一股和谐之风。
活动链接:
  
  “安利”红盒子行动是由河北省文明办、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安利(中国)河北分公司共同举办,旨在表彰好人、传承文明的活动。
   
  活动通过发现和挖掘市民身边那些“小事中的英雄”、“平凡中的感动”,对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和宣传,倡导文明新风,并把他们称作“文明红人”。活动每周将从众多候选人中评选出本周最具影响力或最具感染力的“文明红人”,派出安利志愿者者向其送去“安利”红盒子,红盒子里边除了装有给予“文明红人”的奖品之外,还将有一本爱心漂流簿在全省“文明红人”群体中传递。

活动链接:


“安利红盒子”传给河北“片警哥”


“安利红盒子”把关爱送给舟曲救灾英雄


“安利红盒子”达成“美丽”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