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72小时的邂逅。
一次难忘的72小时活动。
72小时里我们和你在一起。
安利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72小时的真正意义。2011年10月23日至25日,安利焦作志愿者来到中兴镇上马村学校进行“72小时”公益活动。
安利焦作志愿者此次选择中兴镇上马村学校作为“72小时”活动的项目对象,志愿者用有限的1万元为这所学校带来力所能及的改变,让冬天不再那么寒冷,让红旗高高飘扬,让教室不再是危险的地方,让水源聚集起来。

安利志愿者走进上马村小学
中兴镇上马村位于焦作市东北太行山山脚下,这个只有100多户的小村庄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由于地属矿区无法进行水网改造,用水困难一直是困扰这里村民们最大的问题,上马村中心小学正是因为种种条件简陋,多年来留不住任课老师,许多人都相继离开。
目前,上马村学校共有50多名学生,其中有80%的孩子父母在外地打工,留守儿童跟着村里的老人一起生活,匮乏的家庭教育使许多孩子总是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与外界接触,在安利志愿者调研时,孩子们总是躲开,站在不远处看着,眼里充满了对陌生人的恐惧和警惕。学校的7名教师中有4名非正式的代课老师就来自本村,学历最高的也只有高中毕业。
调研发现:学校破败不堪
安利志愿者前期调研时发现,学校破败不堪,光秃秃的旗杆已经废弃多年,锈迹斑斑,门窗一扇完整的也寻不见。走进这里的任何一间教室都彷佛置身于凡高的工作室,青色的墙壁在白灰的映衬下,流露出让人眩晕的杂乱。
教室的屋顶交错遍布的老化的电线仅凭里面最后一层薄薄的绝缘皮相互扭曲缠绕在一起,让你觉得短路或火灾会随时迸裂着骇人的火花呼啸而来。
学校面对的用水难问题和这里的村民一脉相承,每月1日放一次水,一个地下挖的大水池承载了学校几十人的用水重任。
文体室里唯一的体育设施乒乓球台,几条颤巍巍的木棍支撑着早已不平整掉漆的台面。这是一所学校,也很难相信这是一所仍在正常上课的学校。在这里,唯独看到孩子们脸上那种天真纯朴的表情时你才会真正相信,这所学校依然充满着动人的坚韧。

志愿者为学校捐赠搭建体育器材
第一天:志愿者修缮校舍
2011年10月23日,作为“72小时”活动的第一天,范红军等6名志愿者一早便来到上马村学校,根据前期调研的实际情况,对需要维修的门窗、旗杆、线路、墙壁等进行了详细耐心的测量,制定了合理的改造方案。
时值星期天,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第二天的正常上课,粉刷墙壁是最紧要的事情,当天上午,范红军带领着2名志愿者迅速在村子最近的涂料厂用借来的拖拉机运来材料和工具,随即展开工作,志愿者们分工包片,热情投入,粉刷动作由生疏到娴熟,墙壁逐渐由斑驳变白皙。
劳作持续一整天,到傍晚时分才全部完工,看着焕然一新的校舍,和志愿者们一起工作的学校校长和老师们抑制不住的兴奋,脸上堆满了笑容。 接下来,在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规划后,志愿者们婉拒了校长留下吃饭的请求驱车离去。已暮霭沉沉,看着渐行渐远的小山村,疲惫的志愿者依然激情不减地讨论着第二天的安排和工作。

志愿者们正在装订崭新的校园文化墙
第二天:志愿者们“征战”校园内外
24日,迎着黎明第一缕晨曦,志愿者已行驶在前往学校的路上,一个小货车上装着购买的体育器材和大储水桶,冲散薄雾一路向前。
当天的主要工作是改造线路、安装体育器械、储水设备和维修旗杆。在安装储水罐时,一个六年级名叫苗思雨的小女孩怯怯地问道“这个是装水用的么?”,得到肯定回答后又问道:“那里面装满水能用多长时间?”当听到志愿者说最起码能用一个月,她立刻变得神采飞扬,好像卸掉很大一块心事,不断重复地说“那好,那好,以后不用去家户里抬水了,冬天再也不怕冻手啦。”说完笑着飞快地跑开,仿佛急着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其他孩子们。
豆校长告诉我们,学校每月只放一次水,原先用几个小水缸蓄水不到半月就会用水告急,高年级的的学生轮换着到村民家借水是司空见惯的事,“这次你们安装的蓄水桶和电热烧水设备,让孩子们少受了多少罪啊!”豆校长语重心长地说。
爬绳、爬竿、云梯、肋木等一件件体育器材在操场上拔地而起,这是村子里唯一的体育设施,吸引了不少村民站在自家房顶墙头往学校攀望。
教室的线路改造工程,进行的缓慢而艰难,老化陈旧的电线布满了油黑的秽物,腐朽不堪,硬扯则去皮留芯,轻拉却纹丝不动,只有一段一段地剪开才能迅速除掉。这一天的劳动强度明显比前一天要大很多,范红军带领着志愿者们在校园里“征战”内外,“拼杀”前后,任劳任怨、形色积极,身穿红色志愿者服装的他们像一团团火焰绽放在校园里,点亮了每个角落。

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做游戏
最后一天:“我们做着让自己骄傲的事情”
2011年10月25日,活动的最后一天,大部分工程都已近完工,志愿者们再一次来到学校,踏入这个倾注了无限感情的地方,看着修剪平整的树木花草,焕然一新的教室墙壁,耳闻朗朗读书声、粉笔与黑板的 “吱吱”交响,志愿者冯艳杰调侃着对大家说“如果可以穿越回去,我一定要告诉小时候的自己,现在的我正在为和我那时候一样大的孩子们做着让自己骄傲的事情。”大家都表示没听明白,惹来一阵惬意的欢笑。
当天下午,志愿者和孩子们在一起做游戏、看电影、讲国学,欢乐无穷。几天的疲惫一扫而光,只留下对学校深深的眷恋和不舍。他们已经和这所小小的学校化为一体,和这里的老师、这里的孩子成为最亲近的人,“安利”、“志愿者”成为这几天学校里最时髦的词,在每个孩子,每个老师口中频频出现。
活动结束临走时,全校师生驻足送别,任凭志愿者们怎么挥手想把孩子们送回教室,都无济于事。其实是志愿者们害怕看到那一双双稚嫩的双眼中流露出的单纯和不舍,那会让离别的脚步变得更加沉重。每个志愿者眼睛都红红的,相互安慰着说以后还会有机会来到这个地方。
至此,整体活动全部结束。一次相遇,一次牵手,一次72小时的邂逅,难忘的72小时,意义厚重的72小时,让志愿者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精神的充实和丰满,更是心灵的净化和沉淀。

安利志愿者与学校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