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安利西部支教回访团系列报道二: 田彦梅在安利资助下考取上海交大
有人说:“苦难是一种财富。”这一点在彦梅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这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曾经希望得到一个男孩来传宗接代,他们信仰的主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20年后他们发现,光耀门楣的却是家里的大姑娘。
田彦梅出生于1990年,她是家中的老大,下面还有五个妹妹。老大得有老大的样子,彦梅也不例外——放学回家就帮着做饭,周末和寒暑假带着几个妹妹到野外采发菜、摘枸杞补贴家用,督促几个妹妹读书。家务活、农活她样样会干,学习成绩却也不含糊。在关桥中学初中,彦梅就已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成绩总在年级前十。 早在2004年,通过厦门大学的支教队员,安利福建分公司的员工就认识了田彦梅,并把她作为福州业务部员工集体资助的对象。记得当时,我的同事就告诉我说:“这个孩子一定有出息。”初见彦梅,她并不起眼,双颊上印着两块当地孩子都有的高原红,但是与她聊天,你就会发现她的不同。没有同龄人在这个年龄的空想,展现的是这个年龄段城市孩子所没有的成熟稳重。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每次带着媒体记者到她家中家访的时候,她会十分明确的告诉大家她的目标——那就是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出海原,走出西海固,说这些话时,她语调沉着,目光坚定,没半点闪烁和迟疑。

|

|
寒窗苦读 |
彦梅领着妹妹们上山搭柴 |
先自助,而后人助。由于六个孩子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彦梅曾经两次辍学,两次都是在她自己的坚持下,回到学校。2005年安利公司开始资助之后,她才远离了辍学的阴影笼罩,并在2007年考上固原一中的鸿志班。繁忙的学习之余,彦梅不忘和远在福州的叔叔阿姨们通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而员工们也轮流给她写信,关注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光阴在无数的日升日落中飞逝,大漠的黄沙依旧肆虐,长河畔的种子却悄然萌芽。又是三年的寒窗苦读,2010年夏,彦梅以629分在高考中杀出重围,以超出银川理科重点线150多分的成绩报考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五年的悉心灌溉,希望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而安利员工和厦门大学支教队,都是这一结果的见证。2010的暑假对彦梅来说有些梦幻,上海交大的录取通知书还没拿到,她就坐上飞机,参加安利公司组织的世博体验营。
 |
 |
第一次走出大山,彦梅心中感慨万千 |
拥抱海宝,这个坚强的女孩开心地笑了 |
田彦梅的故事只是安利西部支教的缩影,而此外,海原几所学校里的图书角,修建的操场、广播站和医疗室。而安利的“爱心资助档案”,也在帮助着和彦梅一样的孩子实现梦想。截止2010年6月,福建的“爱心资助档案”也已经纪录了191人的名字。
相信我们年复一年的坚持和细致,能够为西部带来更多的改变和希望。
相关链接:
爱心浇灌西部的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