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质生活
全站搜索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大陆改革开放的澎湃浪潮与香港第三次经济转型形成合力,让时任安利(香港)总经理的郑李锦芬董事长敏锐、准确地阅读了中国局势,在中国内地接续安利事业谱系的时机成熟了。
 
  “不到中国投资,就不算是一家真正的跨国企业!”  
 
  1990年一个寻常的工作日,一份报告摆在了美国安利创办人之一理查·狄维士先生的办公桌上。郑李锦芬力荐美国总部投资中国大陆,并豪言“不到中国投资,就不算是一家真正的跨国企业!”这份传真是用之前她的辛勤考察书就的。她知道,“如果把香港比作一个小河塘,台湾就是湖泊,而到了内地才知道什么是大海。”这种精细的观察态度显然打动了一直密切关注中国市场的理查。第二年,理查率队亲赴北京,了解中国的投资环境。
  实际上,这个时期正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一个大分水岭。1992年,小平南巡将中国的改革开放推至一个新的大时代,很多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启动了进入中国的布局。美国安利决策层果断决定投资中国,并选择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在中国的落脚点。当时这里还是刚刚开发的“荒芜地”,与之前考察听到太多的“你们能带来多少投资”不同,广州官员问的问题是“我们能帮你们做什么”。郑李锦芬因此印象深刻。这是一颗定心丸,安利找到了在中国的家。
  1992年11月4日,安利(中国)工厂举行奠基仪式。那天,风和日丽,美丽的羊城接收了一位美丽的使者!

 
  真诚传万里,粤闽同开业  
 
  短短两年间,第一期厂房即告竣工。专设的危险品仓库、废水处理厂和高达45%的绿化率,让参观者感受到美国安利三十余年追求质量、关心环境的经营哲学在中国的一以贯之。但对于安利是什么,直销是什么,公司从一开始就知道,这需要更长时间的沟通。在中国内地,很多人对安利及直销的实质还欠缺了解。美国安利高层主动来华拜访相关领导和主管官员,并就公司营运方法与程序安排与有关部门及人士深入研讨,以便确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营运方法。
  三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1995年4月10日,公司在广东、福建的五家地区性报纸同时刊登两页整版广告,在巍峨的长城背景下,简短而意蕴深长的五个大字“真诚传万里”宣告了安利(中国)的隆重开业。在粤闽各大电视台播出的以此为主题的广告短片中,那位感叹“诚字过时了”的老伯,因为安利的“赚钱也要讲良心”露出的笑容温暖而诚挚,成为公司留给中国消费者最初的印象。安利诚信为本的企业理念展陈在阳光下,接受着所有人的考量。
  公司选择粤闽两省作为开端,是因为其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人口密集、购买力强劲,且邻近香港和台湾两个成熟的安利市场,可随时获取管理支援。首先面世的乐新、碟新等5款产品,则都是经过时间考验、风行全球市场的成功代表作,具有优质环保、经济耐用和便于示范的优点。如此循序渐进的首发出场,显示出安利长期投资中国的信心及培育新市场的从容与耐心。
  正处在改革转型期的中国,数千万城镇居民面临着新的人生选择。安利面向普通人提供就业机会的直销经营方式,以及门槛低、投入少、风险小的特点,赢得了许多国人的青睐,营销队伍规模稳步扩大。
 
    面对开业伊始即接踵而来的种种挫折,安利坚信这一事业机会的价值,坚信自己做的是对的。信念引航,带领安利走过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