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质生活
全站搜索
 
  1995年,中国的直销公司近200家,直销从业人员不少于50万,而非法传销也借机甚嚣尘上。这年9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停止发展多层次传销企业的通知》。公司积极配合,停止发展营销队伍,自觉开展内部清理整顿,直至1996年4月经有关部门审核,业务全面恢复。成长似乎总与磨砺相伴,新出生的安利(中国)同样如此。
 
  成功化解退货风波  
 
  1997年,公司因为保障顾客消费权益的“无因退货制”交出了第一笔学费。这项一直以来被安利引以为荣的售后保障政策为顾客提供90天质量满意保证,同时允许直销员在购货后180天内退回顾客不满意的产品或过多的存货。然而,在市场经济发育初期的中国,这项诚恳的制度却被恶意利用,甚至造就了新的“商机”,有些人专门创办一些小公司,挨家挨户回收安利的空瓶子,然后制造假单据申请退款。公司损失惨重,高峰期每天退货额达200万元,一个月退货金额最高纪录是4500万元。
  消费者的权益依然要保障,但也绝不能让无良商人钻空子。1997年7月,公司修订退货政策:完全没用过的产品才会退还全额,剩下一半,可退回一半金额;同时,公司顶着高额的损失,留下足足两个月的通知期。
  多年以后,不少营销人员回忆说,他们当年正是看到安利宁愿蒙受损失也要尊重自己颁布的制度,而对这家至诚至信的企业产生了坚定的信任。
 
  禁令面前,“不慌、不乱、不离、不弃”  
 
  1998年初,各地非法传销诈骗的案件多如牛毛,正当直销被非法传销侵蚀,安利也深受其累。
  1998年4月21日,《新闻联播》播发了传销禁令,宣告所有以直销、传销形式销售的公司一律关闭,安利亦未能幸免。凌晨2点,在郑李锦芬董事长向美国总部汇报时,老创办人理查·狄维士先生的两句话让她终身难忘:“So what do you think the headquarter can do for you?(总部可以给你们什么帮助?)”,“We will persist!(我们会坚持到底!)”。最坚定的支持和理解,让公司高层军心稳定。当晚,北京办公室会议室彻夜灯火通明,郑李锦芬董事长确定了“不慌、不乱、不离、不弃”的方针,连夜发出公告。这份不到一千字的公告表达了对政府行动理解、尊重以及积极配合的态度,承诺对营销人员和消费者的服务和保障不变,扎根中国市场的信心不变。最后,公告诚挚地表示:相信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会改变,相信中国欢迎、保护合法的外商投资者,安利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一纸禁令,一夜间使公司在各地的数十家分公司、上千名员工立即停止工作,之后的3个月,每月意味着千万元人民币的损失。前路未明的情况下,公司一边继续装修刚在广州最高建筑物中信广场巨资买下的办公室,一边积极寻找转型方式。最终在有关部门指导下,于7月21日以“店铺销售加雇佣推销员”的方式转型经营,成为首家获批全面恢复经营的公司。
  98禁令是安利在中国发展历程中最大的一次挑战,但并非唯一的一次。与直销在中国一直备受非法传销困扰的历程相伴,自开业以来,公司多次配合相关政策法规要求而对业务模式进行大的调整。而面对挑战,安利的选择永远是信念与坚持。
 
    挑战面前,安利不仅从未退却,而且凭借过人的胆识,以层出不穷的创举,逐步探索出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不失安利特色的发展之路,更使中国成为安利全球的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