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的成员都是同舟共济的“战友”,一人生病,全家不幸。慢性病、“生活方式癌”的普及,让很多家庭深陷疾病的沼泽无法自拔。趁现在,重视家庭健康管理,将损失降到最低。
一、3张图,带你了解健康管理
导语:你知道么?威胁现代人健康的“头号杀手”并不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癌症,而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人叫它慢性病,有人叫它“生活方式癌”。远离它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做好健康管理。那么健康管理究竟是什么?又该从何处做起?看图,给你答案。
健康管理是什么?
01
威胁现代人健康的“头号杀手”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1990年-2017年中国人疾病死亡谱排名变化
1990年:下呼吸道传染、新生儿疾病、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病
2017年:中风、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
慢性病成为主要原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诱因?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长期不良生活方式
健康管理和临床医学的不同
临床医学:治病—以症状为中心
对症状直接实施治疗
对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只能实施症状控制无法让病情彻底好转
治病第一责任人→医生
健康管理:健康—以病因为中心
对诱发因素加以控制控制好病因病症结果自然就会改变
健康第一责任人→自己
生活方式是因,疾病是果
管住“因”,才能控制“果”
健康管理,应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健康管理学
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一 学
学会一套自我管理和日常保健的方法
二 改
改变不合理饮食习惯和不良的生活方式
三 减
减少用药量
减少住院费
减少医疗费
四 降
降血脂
降血糖
降血压
降体重
哪些人需要学习健康管理学?
健康人群
亚健康人群
疾病人群
管理好健康,生活才小康
二、每个家庭都需要一个健康管理员
导语:你知道么?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与家庭环境息息相关。家庭成员们都有着相似的饮食结构、相似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所以,健康管理不仅应该牢牢握在自己的手里,每个家庭更应该有一个人站出来,为全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每个家庭都需要有一个健康管理员
你知道吗?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与家庭环境息息相关!
相似的饮食结构:我国80%的家庭人均食盐和食用油摄入量超标。
相似的生活方式:家中一人患病,家人的患病几率上升到47%。
相似的生活环境:由于装修、家具等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引起的超额死亡数可达11.1万人。
8% 医疗因素
60% 行为和生活习惯
17% 环境与社会因素
15% 遗传因素
血缘关系:10%-15%的癌症是遗传造成的。如有两位近亲患乳腺癌,则患病率将增加7倍。
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慢性病已成为中国的头号健康威胁。报告中推算,2010至2040年间,如果每年能将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1%,其产生的经济价值相当于2010年国内经济生产总值的68%,或多达10.7万亿美元。那么,我们国家造成这么多慢性病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国民的健康素养太低。三次全国调查表明,我们的国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水平很低,十个人里只有一个人。我们不能让这种情况演变成好像我活了85、70就成了病秧子,75就常年跟医院打交道。您承受不了,孩子承受不了,社会也承受不了。因此,储蓄健康比储蓄钱更重要。
爱家人爱健康。欢迎来到家庭健康管理微课。你们听说过三明治人群吗?不是指爱吃三明治的人,而是指40至60岁上有老下有小,家庭是三明治结构的中年人群。尽管家庭收入稳步上升,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但家庭开支也比较大,身体状况步入转折期,风险承受能力开始下降。很多家庭都有一个基本意识,家里都有一个人管钱,保证家庭的财务健康。但是,有没有一个懂得营养与健康的人站出来负责管理全家人的饮食与健康呢?身为三明治的我们可能面临着体质变差、失眠、焦虑、脱发、肤色暗沉越来越显老,更麻烦的是自己的健康问题还没解决,家人的营养健康却又困扰着你。父母上了年纪,慢性疾病缠身,怎么吃才健康?孩子正长个儿,吃什么能真正补充营养?这比做个一日三餐要求更高。不仅要让家人不饿着,还得通过营养学储备,有针对性地解决家人每阶段的身体问题。前段时间,我身边的一位准妈妈向我诉苦说,第一次当妈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在孩子的健康上更是抓瞎。孩子起疹子马上去医院,孩子吐奶立刻百度,十分懊恼自己为什么不是学医的。其实学点健康营养的知识比学医更实用。日本家庭为什么孩子们的抵抗力普遍更高,全家也更长寿?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人来管理整个家庭的健康。很多妈妈怕孩子营养摄入不够科学,就会去考营养师资格证。在日本大约有200所营养师培训学校,每年有将近2万人获得营养师资格,其中超过60%是女性。我曾经在ins上被一位智慧优雅的日本主妇妈妈圈粉。他们家的一日三餐不仅便宜,而且还营养精致。每顿饭都会考虑到膳食营养的搭配,既能考虑到孩子成长的营养所需,也会考虑到丈夫加班干活的体力脑力补充,自己的美肤营养也不落下,看起来就像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曾经说,文盲已经降到10%以下了,但营养盲却还有90%。这不是危言耸听,健康素养有三方面:第一,基本健康知识和能力的了解程度,我国统计在20%左右;第二,行动。知道并且能做的人只有10%;第三,这些行为素养的基本技能养成。也就是说,我懂得知识,还得养成持之以恒的生活习惯,这样的人就更少了。而生活习惯大多是家庭习惯养成的,所以如果有一个家庭健康管理员站出来做表率,那一家人都会慢慢被你影响和改变。2020年因为疫情,大家都知道了免疫力和健康的重要性,所以我报名了营养健康顾问考试。从一本本专业书,一堂堂专业课,到一次次选购食材,一顿顿变着花样的饮食搭配,我从一个吃货蜕变成了吃“精”。孩子的零食跟以前不一样了,他超爱吃的薯片、糖果、蛋糕、瓶装饮料,被我的麦片、烤鸡翅、水果蛋白饮、DHA软糖、小点心所代替。说实话那段时间他应该挺烦我的,但后来考试成绩提高了,体能课评优了,一年长高8厘米了,基于这些原因,他自己比我还开心呢。我老公呢,平时爱和朋友在外面吃吃喝喝,我每次都叮嘱他吃火锅先吃菜后吃肉,海鲜不能配啤酒,不喝火锅汤等等。家里的食物变成了花样馒头、杂粮米饭、清蒸鱼、白超、大虾、香菇、牛肉炖鸡腿等等少油少盐多蒸煮的原汁原味食物。在我的高压之下,他的将军肚变小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多年的便秘变得正常了,睡觉不再失眠了,身体好,精神爽。他不得不竖起了大拇指,说:“老婆,你这个家庭健康监督员做得非常到位,我都成了监督员了。”明明是健康投资人、天使投资人,你们说对不对?如果没有做好家庭健康管理,会发生什么呢?和大家分享一个数据。2002年,我国只有2000万糖尿病患者,而到2018年就变成了1.14亿。国外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激增”这个词,这个速度确实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GDP全球第二的背后,实际上我们的医疗开支增长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折算到很多家庭,你会发现他们最近几年收入没什么增长,但是医疗开支却在不断增长。因此,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如果我们能够有一个人带领家人做好健康管理,既是为自己蓄能,更是为全家储蓄。因为守住家人的健康就是守住了财富源泉。往小辈说,做好儿童的健康管理,能够奠定他一生健康的基础。都说三岁看老,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小就补充所需的营养素,对未来的健康有益。我女儿班上有一个同学,才十岁就查出了2型糖尿病,而在她查出糖尿病之前,体重高达160斤。后来知道这孩子的饮食习惯是什么呢?第一,父母经常带她下馆子,认为这是生活水平高的表现。但实际上,外面的饭菜之所以吸引我们,只不过是因为有油多、盐多、调味料多,口味更重罢了。第二,经常逛超市,宝贝儿想吃什么喝什么随便拿,这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咱家不差钱。所以这个孩子从小是吃着五颜六色的零食,喝着可乐雪碧这样的甜饮料长大的。在他八九岁的时候,如果妈妈给他喝一杯白开水,他会说:“妈妈,这个好难喝呀。”听到这个孩子的点点滴滴,我突然想到,我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起跑线是什么呢?是各种眼花缭乱的兴趣班吗?还是有一个好身体好心态,让他未来有体力有耐力迈过人生的坎儿呢?因此,我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愿,必须建立在孩子健康的基础之上,是不是?对于父母来说,健康是晚年幸福的基石。如果你不了解营养,你就不会知道相当大比例的高龄老人直接或间接的死因是营养不良。由于牙口不利,吞咽功能下降,消化吸收的功能减退,味觉逐步迟钝,进食量开始下降。有的高龄老人进食量只能达到年轻时的20%至30%。然而,老年人总能量消耗相比年轻时只下降了大约10%到15%,所以实际上每天都处于进食不足的饥饿状态。如果你不了解营养,你就不会知道糖尿病人怎么吃、心血管病史适合什么环境、大病初愈怎么加快康复。如果没有家庭健康管理员,辛苦劳碌了一辈子熬到退休的父母,谈何从容的老去,谈何晚年幸福?对于咱们夹在这个三明治中间的自己来说,人到中年两头忙,拼命工作的同时还要赡养老人、照顾下一代,往往对待自己的健康问题上糊里糊涂。似乎每天都要对自己打一针鸡血站直了别趴下,可实际上,猝死、抑郁让多少事业有成的中年人防不胜防。很多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等,虽然多见于老年,但始发于中年。为什么不把健康交给自己,在有限的精力中活得更有品质呢?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你会为自己和家人做出怎样的选择?是做上工改变生活模式,将疾病防患于未然,还是延续不良生活习惯,等待发病后再去亡羊补牢?在为家人做出决定前,我们需要慎重选择。是选择安全有效的营养调理方案,还是心甘情愿地接受有副作用的处方、药物或手术?是选择高标准、有品质保证的营养素,还是贪便宜使用安慰剂?健康是一种选择和责任,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存有爱,对父母、儿女、爱人和自己。只有真正了解营养学,管理好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并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真正享受健康,更好地传递爱。你们说是吗?
三、守住家人的健康,就是守住财富的源泉
导语:大家知道是谁最早开始做健康管理的吗?答案是——保险公司,没想到吧!其实在健康上,你只需要投入1元钱,就能节省8.5元治疗费,100元抢救费,所以越是没钱,就越应该保养,这是最省钱的办法。聪明人花钱保养,糊涂人花钱治病,对健康的管理,是收益最高的投资。
世界卫生组织预算显示,如果在慢性病预防上多投入一元钱,治疗支出可以减少8.5元,同时节约100元的抢救费。因此,健康中国建设将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构建上下联动、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慢性病防治体系。欢迎来到家庭健康管理微课。在今天的开篇,我想分享一个有趣的冷知识。大家知道最早开始做健康管理的是谁吗?是卫生部门、医药公司还是保险公司?答案是保险公司。美国夏威夷保险公司多年前开展了一项名为“健康通行证”的活动,为客户提供定制的健康管理计划。整个活动下来,公司不仅没有亏损,反而大赚一笔。参加活动的客户平均每年少支出了200美元的医药费和509美元的住院费,公司全年累计节约了470多万美元的赔付额。原来健康管理能赚这么多钱啊,难怪保险公司是最关心你健康的。我们每个人手里的开销可以分为三种:消费、浪费和投资。消费是指衣食住行等必须使用的,它是中性的。浪费是指把钱花在一些并不是必须的地方,比如重复购物、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暴食抽烟等。投资则是有回报有收益的,不管是金钱还是收获体验与知识。如果使用得当可以变成优质的投资,使用不当就成了劣质的浪费甚至负债。我尊敬的一位前任领导曾跟我分享过一个关于投资自己的故事。当时他们写一篇稿子只拿100块钱稿费,而一件貂皮大衣要九千多。女孩借钱买了大衣,开始每天熬夜写稿,钱还清了却落下了神经衰弱的病根。40岁就退出江湖,人也不知道去哪儿了。领导说,每次看他穿着貂皮大衣参加party,采访到很多我摸不到的人,晚上回来却整夜抽烟写作,白天靠大量咖啡维持精力,我都觉得这是注定赔本的买卖。每天只睡4小时,工作到70岁,活到90岁,那是传奇,不是人生。最好的投资就是管理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标准,吃够肉蛋奶蔬菜水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根据需求利用营养补充剂查漏补缺。晚上十点上床,早晨七点起床,跑步或者去健身房锻炼。也许每天只需要花一杯奶茶的钱,但你收获了健康、放松和精力,消费的也就变成了投资。我对家人的健康投资就极为重视。平时三餐注重营养均衡的同时,也会额外补充钙镁锌、铁蛋白粉、多种维生素和益生菌等,算下来一天差不多多出50块钱左右,但省下来多少呢?女儿学习注意力集中,吃饭不挑食,沾床就秒睡,我们一家三口也基本不生病,偶尔流鼻涕、发烧也能很快自愈,省下了老母亲面对孩子生病时的心疼,省下了排队看病的时间和金钱,去有了惬意而温暖的亲子时光。大多数人可能不是因为差几十块钱,而是因为对健康的重视不够。买衣服包包舍得花几百,下馆子打麻将也舍得,但轮到给自己健康花钱就舍不得了。有些人认为自己身体好,不需要为健康付费,这是智商税。如果你不重视健康,健康也不会理你。长期忽视健康,最终会导致亚健康和慢性病,需要吃药住院,甚至需要急诊抢救。即使你花了很多钱,也不能保证恢复健康。前几天我看到一张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住院收费票据,真的震惊了。住院科室是心脏血管外科,住院时间61天,患者共花费104万。卫生部有一组数据说中国老年人60%至80%的机许是在临终前一个月送给医院的。中国癌症基金会科普专家张军教授也提到,中国癌症病人要面临三个70%,年内癌症病人去世的占70%。治疗费用人均自费比例高达70%。平均治疗费用到病人一生积蓄的70%。如果能像开头新闻里说的那样,在慢性病的预防上多投入一元钱,就能减少8.5元的治疗费,节约100元的抢救费,为什么不拿手里钱的一小部分来提前给自己和家人做好健康管理呢?我爷爷平时特别节约,成天吃的清汤寡水,一点油星子都没有,美其名曰老年人消化不好吃不了太油腻的,其实就是为了省钱。我给他买了好消化的植物蛋白粉、钙片、鱼油,他总是不记得吃,也不重视我说的营养观念。最后在家里摔了一跤,骨折住院了,医生说他骨质疏松严重,花了几万块置换髋关节。出院后可算是听话了,好好吃饭,也知道吃钙片吃蛋白粉了。快没了,还会提醒我,乖孙女儿,又该买了。想要帮助家人制定健康投资计划并不容易。长期伏案的人适合吃什么?关节病痛的人能做什么运动?高血压的人平时需要注意什么,都需要专业的指导。因此,我们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健康知识,更新健康观念。大多数人,包括很多关注健康的人,知识储备都不足。丁香医生的调研发现,只有0.06%的国人在各类食物摄入频率上符合膳食指南。大家的健康知识很丰富,但老年人容易相信各种养生谣言,年轻人则被低碳饮食洗脑,可以说都是健康差生,需要补课。因此,每个家庭都需要有一根定海神针,无论是小到今天吃什么,还是大到生病家人的康复方案,都需要有爱心和精力去学习。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老人慢慢变老,每隔一段时间还需要更新知识。如果家里有慢性病基因,比如有糖尿病史或心血管病史,那么如何进行健康管理就更需要花时间去学习疾病知识了。只要家人每天都健康快乐,无病无痛,你就是最厉害、最值得尊敬的天使投资人。整个家庭喜气洋洋,精气神儿都起来了,财神爷最喜欢这样的家了。最后总结一下,投资健康其实就是跑赢身体的通货膨胀。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退化,各种亚健康、慢性病都粘上了身,健康就贬值了。我们要花更多的钱买更好的药,去看更资深的专家,住更长时间的院,来维持一个马虎活着的状态。这就是身体的通货膨胀。要想跑赢身体的通货膨胀,就要趁着机器运转还良好的时候,细水长流的保养,用一小笔的投入来换取健康的身体。从预防开始,从每一个行为动作,从每一次饮食开始,重视营养均衡,加强运动锻炼,随时学健康。将这些投资视为长期理财,你会发现家庭健康管理实际上是一项小投入大回报的投资。虽然花费不多,但可以节约大半辈子的血汗钱。我有一个朋友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没见过因为吃得健康而吃穷的人,但见过太多因为治病而倾家荡产的人。”聪明的人花钱保养,糊涂的人花钱治病。对健康的管理是收益最高的投资,也是对家人最大的责任心。年轻时不拖累生你的人,年老时不拖累你生的人。
四、【本课思考】
你对家里人的健康状况了解么?如果有一天你瘫痪了,谁是那个给你翻身的人?(可以试着在床上不动不翻,看看你能坚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