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认知 防范风险 健康展业
自公司启动大健康战略以来,广大营销伙伴纷纷投入大健康赛道,积极推动安利大健康战略转型,与公司一起用实际行动响应“健康中国”行动,向社会输出全面健康的观念,深度契合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为此而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双效益。
在全面推动大健康事业发展的同时,公司一直注重营销人员在大健康展业中的风险防范教育,对市场中出现的一些认知偏差,公司不断利用各种渠道加以纠正,从思想源头上防范风险内容的产生。公司一直明令禁止:宣称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向顾客超大剂量推荐保健食品、将个案作普适性的宣传推广等触碰大健康展业红线的违规行为,公司藉此再次重申,明确是非。
??为何不可宣称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从营养知识科普的角度可以讲营养素对疾病的干预、预防有一定作用,但我们不能就此宣称含有某种营养素的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因为保健食品的宣传推广与营养知识科普二者是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商品推广的范畴,宣传推广的言行须遵守相关法规的规定。
《广告法》第十八条明文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含有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宣称。
为何不可超大剂量推荐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的标签推荐用量能满足人们在普遍适用的健康状态下对于营养素的需求,对于营养素个性化的自用量,应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指导范围因人、因时、因需来适配。但正常情况下,人体每日对于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需在最高耐受量(UL)范围内,超过则存在健康安全隐患。对于一些特殊的人群,比如正处于疾病或疾病康复状态下的病人,需要征询主治医生或专业营养师的意见食用营养保健食品改善健康状况。
因此,在保健食品的用量方面,需恪守“标签为基础,安全是底线,科学为依据”的原则,不可向顾客超大剂量推荐保健食品。
??为何不可将个案作普适性的宣传推广
药品可以治疗疾病,疫苗可以预防疾病。正确食用保健食品,可以帮助降低一些跟生活习惯,尤其是与饮食相关的健康问题发生的风险。但降低风险,不等于可以治疗和预防疾病。市场上是有通过营养调理改善病症指标的个案,但个案不可绝对化,因为病症指标的改善是由治疗情况、个体身体状况、营养补充及生活方式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应作普适性的宣传推广,更不应藉此挂钩宣传保健食品与疾病治疗的功效。
为进一步助力营销伙伴提升认知、避开误区、健康展业,公司推出了全新视频课件——《大健康展业 不可或缺的认知》,已于 2025 年 1 月 1 日在安利 APP 上线(路径:安利 APP 首页 - 必修课 -《大健康展业 不可或缺的认知》),该课件面向全体营销人员,其中菁英创客及以上人员为必修,欢迎广大营销伙伴踊跃学习、自我提升。
藉此,重申大健康展业不可触碰的红线:
1 不宣称保健食品具有治疗疾病的功效
2 不误导病患顾客食用保健食品替代药物
3 不引导顾客超大剂量食用保健食品
4 不通过举办诊疗活动或诊疗培训班销售保健食品
5 不使用无国家权威机构认证或未经公司授权的仪器进行健康测试,带动保健食品销售
6 当顾客出现不适反应时,应首先建议顾客停用,而不是以 “排毒反应” 等为由误导其继续使用
总之,公司期望广大营销伙伴
在大健康事业的展业路上
不断提升专业认知及风险防范意识,
坚持长期主义,坚持基础营养,
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诚信服务,建立更加健康、
稳健的美好安利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