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way, 安利
2025.07.27
安利中国如何践行自己的环保理念?
Amway, 安利

●1959年,推出安利全球首款产品乐新多用途浓缩清洁剂(LOC),践行环保理念

●1995年,工厂投产前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污水经处理可直排江海

●2012年,广州生产基地中水回用项目每年节约自来水8万-12万吨

●经处理的中水可用于养锦鲤、灌溉果园

 

1959年,安利的两位创办人理查·狄维士和杰·温安洛,在产品研发之初便做出了决定:拒绝含磷配方,采用可生物降解成分,并通过浓缩技术减少包装材料,这就是安利全球的首款产品——乐新多用途浓缩清洁剂(LOC)。彼时,欧美环保意识尚处在萌芽阶段,《寂静的春天》出版于3年之后(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的作品,开启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奠基之作),美国各州环保立法始于10年后,环保署成立则要等到11年后。

在安利广州生产基地,有一处独特的景观:中水养鱼池。这个看似普通的小型山水景观,见证了安利对环保标准的极致要求。1995年工厂投产前,安利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采用了更为严苛的污水处理工艺。1年后,当新的国家标准出台时,大家发现,安利排放的污水,其“化学需氧量”只有国标的1/5(“化学需氧量”是衡量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重要指标),按照这样的数据表现,相当于无需再进入开发区的集中污水处理厂,就可以直接排入江海。

2012年,广州生产基地进一步实施中水回用项目,每年节约自来水8万-12万吨,相当于265-384户家庭年用水量。经过处理的中水,锦鲤们可在其中健康生长,厂区超过1200株大型乔木也用中水灌溉。“花园式工厂”每年产出荔枝、龙眼、菠萝蜜等9款水果,总产量达1000多斤,工厂员工笑称实现了水果自由。这些美好场景也是独特的“污水处理成效可视化”生态样本

●兰溪杭白菊基地拒绝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

●兰溪杭白菊基地三年轮作、五年轮耕,以地养地让土壤休养生息

●新疆塔克拉玛干的肉苁蓉种植基地红柳固沙、汇集成林

●四川犍为(qián wéi)姜黄基地投入上百万资金用于改善周边生态

●2025年6月,安利中国共有六十多个完成NutriCertTM认证的合作农场,成为推动区域生态修复的绿色引擎

 

这种对土地的敬畏,源自纽崔莱90年前的品牌基因。1934年,纽崔莱创始人卡尔·宏邦先生便提出“养活泥土”的理念,强调农耕应该回馈自然,而非掠夺自然。如今,这种理念在中国的纽崔莱农场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以兰溪杭白菊基地为例,基地已连续多年获得中美双有机认证,拒绝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三年轮作、五年轮耕,只为“以地养地”,让土壤真正休养生息。

有机农场的耕作放下对速度的执念,尽可能保护自然生态的平衡。紫花苜蓿最多种植三年,就要让土地休息;玉米和大豆要不断轮作以调节氮素平衡;而那些被传统农业视作害虫的蚜虫,在这里由瓢虫自然“围剿”,形成完整的食物链。技术员每隔几天就要监测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在他们心中,这里的土地不是用于生产原料的车间,而是活着的生命共同体。

这份坚持,也成就了生态系统的复苏之地。在新疆塔克拉玛干的肉苁蓉种植基地,合作农户为了培植肉苁蓉,广泛种植红柳这种寄主植物,红柳固沙,汇集成林后让沙漠呈现出绿色的生机;位于四川犍为(qián wéi)的姜黄基地,安利投入上百万资金用于整地、护坡、增施有机肥,给当地农户普及有机种植知识,农场周围的水质、植被覆盖率、野生鸟类的活动、农田中昆虫的生存……均有显著的改善。截至2025年6月,安利中国共有六十多个完成NutriCertTM认证的合作农场。这些农场不仅是原料产地,更成为推动区域生态修复的绿色引擎。

 

●严苛标准达到极地环保要求,安利产品护航中国极地科考二十余年

 

由于安利的环保理念和中国极地考察的理念相一致,安利产品的环保特性符合极地科考的要求,2002年,安利中国正式与中国极地考察队牵手。 从2002年至今,安利优生活、丽齿健、雅蜜、丝婷、必速等品牌产品持续成为“中国南北极考察选用产品”。 2003年,考虑到科考队员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保持身体健康的迫切需要,安利又开始向中国极地考察队提供纽崔莱营养食品。从此,中国南北极考察站和“雪龙号”考察船上,全面启用安利的清洁产品和营养食品,呵护着科考队员的健康,也呵护着极地的洁净。

Amway, 安利